意义
证明海南自古以来 并不是蛮荒之地
昨日中午,丘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海南新石器遗址入围十大考古新发现意义重大。首先,填补了海南史前考古的诸多空白,首次建立了“英墩早期文化遗存”→“莲子湾文化遗存”→“桥山文化遗存”的基本年代框架,为构建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编年与谱系提供了关键证据。同时,在桥山遗址发现了海南首座史前墓葬,并出土人骨,将为研究海南先民的体质特征、DNA信息等提供支持。
以前考古成果多出现在河南、陕西,他们代表的是黄色文明。而此次海南新石器遗址的成果代表的则是蓝色文明,尤其是在海南倡导大力发展海洋文化的当下,意义非凡。比如,英墩和莲子湾遗址出土了丰富的贝壳等水陆生动物遗存,为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及人类生计方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史前文明没有国界的,这次考古发现证明我们的先人在五六千年前就与周边国家有着广泛的联系。”丘刚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印证着海南与南太平洋诸岛有着或多或少的潜在联系。此次考古发现对南岛语族的研究提供珍贵史料。
作为海南考古研究所所长,丘刚同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对海南文物考古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遗址的发现证明海南自古以来并不是蛮荒之地,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海南不是无古可考,而且一考惊人。”
走访
遗址现场 已被保护
昨日,记者实地探访了三亚市海棠区江林村距今已6000多年的英墩遗址所在地,该处位于海棠湾沿岸沙堤的南端,东临大海,西濒铁炉港。
记者注意到,遗址现场大量贝壳裸露在沙土外,均已遭到风化,其中一处贝壳堆积十分丰厚,虽同样遭到风化,但相对较为完整,对考古研究意义重大,在贝壳堆积层下方堆放着不少沙袋,用于固定贝壳堆积层,防止进一步风化,堆积层下方还有几根木桩固定在沙土中。
此外,距离贝壳堆积层不远处的另一处考古发掘现场目前已被回填,考古学家已暂停了发掘工作。记者注意到,回填时,考古学家已用帆布将发掘现场遮盖起来,同样在下方堆放了不少沙袋,对发掘现场进行了相关保护工作。
不同于发掘前,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遗址现场除裸露在外的贝壳及沙土等,并未看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遗址现场未继续遭到人为破坏。
始风貌已遭到破坏,目前考古学家已对遗址进行了第一、第二季度的抢救性发掘。“目前,考古学家已经对发掘的遗址进行了回填,并固定了已发掘的成果(文化堆积层),防止发掘成果再次遭到破坏。”李子衿说。
“英墩遗址被发掘后,海棠区政府已向三亚市政府提出申请,希望通过市政府拨款对遗址进行圈围。”李子衿说,因英墩遗址现为对外开放状态,为进一步保护英墩遗址,区政府希望对遗址分布范围进行界定,之后再用围墙围起来进行保护,目前该方案已得到三亚市政府的批准。
此外,海棠区政府已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对英墩遗址所在地进行调规。“该遗址目前并非文物用地,调规后将不能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李子衿说,目前区政府正在进行相关前期工作,待所有审批手续齐全后,下一步将对遗址进行圈围,预计今年内即可完成施工。
李子衿说,除以上措施外,区政府已跟城管部门及江林村进行了沟通,城管队员及村网格员日常巡逻时会加强对遗址的保护,防止工程车辆往该处倒垃圾,或对遗址进行人为破坏等。
保护
海棠区政府:
进一步保护遗址
据海棠区政府旅游文体局主任李子衿介绍,英墩遗址被发掘前,因长期无人管理,原始风貌已遭到破坏,目前考古学家已对遗址进行了第一、第二季度的抢救性发掘。 “目前,考古学家已经对发掘的遗址进行了回填,并固定了已发掘的成果(文化堆积层),防止发掘成果再次遭到破坏。”李子衿说。
“英墩遗址被发掘后,海棠区政府已向三亚市政府提出申请,希望通过市政府拨款对遗址进行圈围。”李子衿说,因英墩遗址现为对外开放状态,为进一步保护英墩遗址,区政府希望对遗址分布范围进行界定,之后再用围墙围起来进行保护,目前该方案已得到三亚市政府的批准。
此外,海棠区政府已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对英墩遗址所在地进行调规。“该遗址目前并非文物用地,调规后将不能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李子衿说,目前区政府正在进行相关前期工作,待所有审批手续齐全后,下一步将对遗址进行圈围,预计今年内即可完成施工。
李子衿说,除以上措施外,区政府已跟城管部门及江林村进行了沟通,城管队员及村网格员日常巡逻时会加强对遗址的保护,防止工程车辆往该处倒垃圾,或对遗址进行人为破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