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村劳动力正在出现老龄化趋势。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海南农村劳动力正在出现老龄化趋势。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叶亚神将自己的生意,“扩张”到了全岛。但是,这位儋州市金色阳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没有感到丝毫的“自豪”。

  “王五、富克(雅星)、木棠、峨蔓等周边乡镇,一些农田抛荒了,只能向远处找活干。”叶亚神从事农机服务生意已经11年了,拥有拖拉机、旋耕机、挖掘机、收割机等10多台农机具。“生意越来越难做。自己的生意还好,只是多跑些路,其他不少农机合作社时常‘断粮’。”

  叶亚神常被人询问:“有些农民为何不愿意种地?”他总是“高度概括”地回答:“具体原因有千千万万,但归根结底往往是因为赚得少。”

  效益,是劳动力流动的指挥棒。这效益,不仅仅是经济的效益。

  “70后”的庄耿雄,在广东打了10多年的工,带着“80后”妻子,重新回到文昌市东路镇,种起了地。无论是出走,还是回来,都是庄耿雄精心“算账”后做出的决定。只是在这个“账本”上,不仅是经济,还包括农村环境、生活方式、文化感情、休闲娱乐等方面。

  农村,该怎么守护?农民,该如何留住?我们需要跳出农业寻找答案。

  曾经年富力壮的农民渐渐老矣

  一些农村年轻人不愿种地,60后仍旧是主力军

  一条村道,从稻田中穿过,路的尽头是儋州市木棠镇道南村。进村后,只听见大榕树在风中嗖嗖的声音,和路边几只鸡扒食的响声,整个村庄在烈日下显得空空荡荡,十分安静。偶尔,在村中能碰上个别老人,坐在古老的“火山石古屋”或瓦房门口忙着摘菜,或者牵着黄牛向村外赶。

  “道南村一共有260多户人,如今只有不到20户的老人在家。”村民张博淞说,村里的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老人们则在家种几亩地养活自己。“道南村共有1500亩农田,不少农田被撂荒。70后多外出打工,80后种过田的很少。”

  曾经年富力壮的农民,也渐渐老矣。“海南农村劳动力正在出现老龄化趋势,200多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中,60后仍旧是主力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夏勇开说。

  一些年轻的农村新生代为何不愿意种地了?

  这是因为,一些效益低的农业种植,让他们觉得干得挺多,赚得少。觉得种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澄迈县金江镇宋岭村34岁的王哲彬,2004年走出村庄,先后到广东东莞、惠州打工。选择外出打工,他不仅算了经济账,还算了“婚姻账”。“农村的姑娘多数外出,男青年留在村里很难娶到老婆。”王哲彬的妻子,就是他在广东时认识,于2009年结婚,儿女出生后,他就将妻子安顿在村里,自己继续在外务工。

  “外出打工找老婆”,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城里半夜灯红酒绿,吃夜宵、唱歌跳舞、看电影、打桌球,而农村娱乐活动比较少,很多人晚上九点钟就睡了。”庄耿雄说,农村好山好水,却很“寂寞”,很多年轻人待不住。

  有关研究显示,农民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长达5小时之多,而打发闲暇时间的活动主要是闲聊、看电视、打扑克、打麻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