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里,吊瓶林立。 记者 袁琛 摄输液室里,吊瓶林立。 记者 袁琛 摄

  9月,海南首次提出:探索在3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海口、三亚、儋州)逐步停止门诊输液(除急诊、儿科门诊外)……

  感冒了?输液!发烧了?输液!腰疼了?输液……近年来,人们到医院就医时会发现,不管什么病都少不了输液这种治疗手段,无论大医院还是小诊所,都是吊瓶林立。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基本的医学常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然而在国内的许多医院里,输液往往成了“最简单快捷”的首选给药方式和治疗常态。

  近几年,随着对抗生素认识的增加,人们对输液的态度变得矛盾而复杂,既抗拒又依赖,知道可能会过度治疗,为“好得快”仍禁不住主动向医生提出要输液。

  当海南开始探索逐步停止部分城市三级公立医院门诊输液时,不少老百姓却给出了“那我该去哪里输液”的疑问。

  停止门诊输液看似简单,可困难重重,而具体实施方案也在研究制定中。加强基层医疗水平的同时,如何引导患者走出深陷多年的关于输液的诸多误区也显得尤为紧要。

  国际人均每年2.5-3.3瓶,你超量了吗?

  一有天气变化,门诊输液大厅几乎坐满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每人每年输液的平均水平是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的人均2.5-3.3瓶的水平,全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而门诊输液的药物中70%含抗生素类的药物。

  “啥?1年3.3瓶?我光带状疱疹在这社区医院输液就输了1个星期了,1天两瓶,你算算一共多少瓶?”记者走访中,海口金盘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尹阿姨不禁伸出正在打点滴的手臂,跟记者抱怨。

  “孩子发烧输液,一次就不止两三瓶。我们也不想给孩子用抗生素,但孩子生病难受,家长也跟着受拖累,又怕耽误了孩子病情,有时候烧个两三天吃药不见好,也忍不住去输液。”海口市民罗女士坦言。

  记者走访海口市内多家医院门诊输液大厅,发现吊瓶林立。“只要天气变化,我们这里几乎都坐满了。有时没有坐的地方,家长要抱着孩子举着输液瓶输液。”海口市龙华路某三甲医院儿科输液区的一名护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海口市内多家三甲医院日门诊输液量在200到300人次左右,天气变化高峰时会更多。

  据了解,根据国家要求,海南于2011年开始控制公立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并每年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整治。

  “整治后,三甲医院的抗生素使用比例比过去下降了很多。”海南省卫计委医政处有关负责人称,根据国家标准,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