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海南图景

  文\本刊特约撰稿郑朝波

  编者按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和进取精神,海南宋庆龄研究会、宋耀如研究会特邀请专家学者撰稿,讲述孙中山与海南的故事,讲述他和那些追随他的琼籍志士的革命友谊,他对海南建设、开发的先见,他对海南这片未踏足土地的热爱和牵挂。

  孙中山,一个世纪伟人。他的建国方略,犹如一幅长篇画卷,勾勒大气,布局均衡。当这幅长篇画卷徐徐打开时,镌刻在山河大地上的图景尽收眼底。其中的海南图景到底如何?

孙中山与宋氏家族成员合影。孙中山与宋氏家族成员合影。

  建国方略中的局部图景:海南建省

  清末立宪与共和之争,共和大获全胜。帝制在辛亥革命的烈火中轰然倒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试过了,却在狼狈不堪中惨淡收场。共和,成了历史的选择。

  但是,共和的道路注定不平坦。袁氏倒台,军阀混战。结果是去一专制,转生出无数专制。

  共和大业,该如何重建?理想必须辅以现实的政制架构。三民主义的基座,五权宪法的架构。其五权,尚比西方的三权多出了监察权与考试权。这些都显示,孙中山在与西方政制对接的同时,融入中国传统政制中的合理因素。当然,简单的政制架构在细节上存在许多问题,权力运行中还有许多睱疵,但不能不说,孙中山是中国当时最富于创制的政治家。

  在这样一个框架中,孙中山注意到要调整海南的行政设置,这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中国版图中海南只是一小块。调整海南的行政设置就是建省。建省有两个理由:一是提高防御能力,二是促进社会发展。总之是为了增加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一个比较的例子就是,1884年中法战争时,法国舰队两次进攻台湾。战后,台湾升格为省。法国控制越南后,又于1899年租借广州湾。这种态势,直接威胁到广东的安全,而海南首当其冲。张之洞受任两广总督,特别注重海南的国防建设。海南儒生潘存还拟了海南改建行省的稿子,呈报给张之洞。张之洞及后来另一两广总督岑春煊都曾提议海南改建行省,但因和者寥寥,最后无果。

  孙中山提出海南建立行省是在共和初年,民国肇造,百废待兴,为什么在此时提出建省动议?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实业建设成了他的第一考虑。此外,他是以公民或党魁身份为国效命的,举凡有关利国利民的大计他都可以提出,而无须分轻重缓急。

  孙中山领衔签署的《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确是思维缜密,表达晓畅,与孙中山的文风相一致。文中申述的三大原因、五大理由等,基本上是从国防与发展两方面着眼的。例如,所谓五大理由,一是国防建设,二是开发富源,三是发展文化,四是移民,五是管理便捷。

  结论就是,琼州改设行省,“诚急务也”。但是客观地说,这确非急务。急务者,内阁制与总统制之争也,这涉及到总统权限及制约问题。袁世凯期望总统制,而国民党钟情内阁制。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的是国会选举,各党派都在急速扩充人马,无硝烟的战场呈现混乱的景象。

  而琼州改设行省,只停留在动议上,没有进入政治操作的盘口。

  对孙中山来说,更重要的是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及其如何操作的问题,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军政、训政、宪政的三阶段方案。这才是他的政治主画面,而海南建设只是他的局部图景。

  实业建设中的海南图景

  1918年6月,天气炎热,在上海莫利爱路29号寓所,孙中山在伏案疾书,他俨然成了书斋学者。

  因约法被轻忽,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号召议员南下广州,组成非常国会。孙中山当选海陆军大元帅。但是,拥兵自重的西南军阀并不想俯首听命,甘为前驱,而是想要控制地盘,扩张势力,并通过改组军政府,架空孙中山。孙中山通电斥责,武人争雄,南北一丘之貉。回上海之前,孙中山愤然辞去了海陆军大元帅一职,经历了奋斗中的一次小小的挫折。

  对孙中山来说,一次小小的挫折算不得什么,他担忧的是革命党人军心涣散,以为他的主张好高骛远。

  三民主义是一面大旗,这面旗帜的内涵必须充实,必须明了三民主义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方略。经过近两年的撰述,孙中山最主要的大著《建国方略》(又名《孙文学说》)终于出笼了。《建国方略》分为《心理建设》《物质建设》与《社会建设》三部分,架构清晰,连成一体。

  在《心理建设》中,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说,以颠覆传统的“知易行难”说。他特别强调了心的作用,“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众之心理现象也。”因此,“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孙中山是要唤起人心,凝成众志成城之势。

  《物质建设》恐怕是《建国方略》中的主要部分。这部分显现了孙中山的大手笔,隐然可见那种大好河山了然于胸的气概。全书分为六大计划,涉及交通、工业、农业等等。那四五大铁路系统构成的铁路网以及公路网把全国交通连为一体;那沿海岸线分布的三大商港以及其他港口打通了国内外贸易往来的海上通道;那煤油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开发了祖国的富源;加上粮食工业、衣服工业、行动工业、印刷工业的建立,这未来的图景特别令人神往。

  当你翻看高原铁路系统后,再看看今天的青藏铁路,有何感想?过去的理想不是化为今天的现实了吗?

  在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中,海南当然不是重点,但是也包括若干的要素于其中。例如,他的铁路系统没有规划海南的铁路,而在规划的广州钦州线中,他提到,“于化州,须引一条线,至遂溪、雷州,达于琼州海峡之海安,约长一百英里,于海安再以渡船与琼州岛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