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龙水、划龙舟、挂艾草——
海南端午节的那些风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在海南,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还有着洗龙水、赛龙舟、祛五毒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崖州志》中就记载到,“五月端午,保平里有赛龙船之举。为角粽,祀祖先,以相馈遗。又采芦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体。或折艾悬门,以辟疫。是日,士女皆出港门观竞渡。儿童放各种纸鸢,角高下。乐罗冲育黎伏三里聚众千百,互相斗殴,谓之打风筝架。虽官府不能禁。”可见,在历史上古崖州一带的人们在端午节前后有着极为丰富的庆祝活动。
A “龙水”故事传说多
仪式说法各不同
在海南人的观念里,经过“龙水”洗浴的孩子会得到龙神的保护,身体健康不长热疮热痱,也能保护一年的健康、平安,端午节“洗龙水”成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海南各地,靠近海边的地方就是以海水为“龙水”,靠近河流的则是以河流之水为“龙水”,而都不满足条件的则是以洗井水为“洗龙水”,因地制宜各有不同。但正因如此,在端午节的这天,三亚等地的海边都满满当当的是“洗龙水”的人们。
说起洗龙水的习俗,与之有关的传说也是各有不同。一说是认为屈原先生是当龙神去了,还有一说是有一天村子里一个女孩正在扫地被突然来的龙卷风给卷走了,过了几天她又回来了。人们问她,她说是被卷到天上去,人家让她捣药,一直捣满三大缸才放她回家了。人们说端午节天刚亮时,在大人们挑水之前去村里的那口老水井看就会看到有龙在里面翻腾。因此,老人们普遍认为端午节那天的水是“好水”,这天女孩子们都会用井水洗头,而且是将井水抽出来后在太阳晒成温水来洗漱。
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则是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海面上来了一群海妖,占岛而居。海妖施发妖术,让老百姓染上各种瘟疫,老百姓凄惨的哭泣声把东海龙王三公主惊动了。三公主是个慈悲的龙女,她与海妖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斗,终于将海妖击败。恶战中,三公主受了重伤,她挣扎着腾空而起,在岛上空降一场甘露,解除了岛上老百姓的瘟疫。为防止海妖卷土重来,三公主潜入海底将自己化做保护堤,从四周将海南岛环抱住,龙嘴里不断地往外吐龙涎,把海南岛四周的海水都包围着,以防海妖再犯。
老百姓得知三公主为了他们化为保护堤后,便在每年端午节这一天,跳入海中沐浴三公主的龙涎水,以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久而久之,洗龙水习俗代代相传,至今愈盛。
而在“洗龙水”的细节上还有着不少的讲究。例如,“洗龙水”的最佳时间就是中午12点钟,因为洗龙水的涵义是与龙神同浴,海南人的说法是:“洗早了,龙神还没为下水,是对龙神的不敬。洗晚了,洗的就不是龙水了,而是龙的粪水。”传统认为正午十二点是龙神入水开始洗浴的时刻,这时下水正好与龙同浴,才是真正的龙水,才能在沐浴中沾得龙神恩泽,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无病无灾、一帆风顺。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端午节的中午12点钟,靠近海边或是河边的大人们便带着孩子到水边洗澡,在未通自来水的乡村,男人们往往会带上自家的孩子,到村里的水井边,将水打上来后,就地淋浴。
一些不方便到海边或是河边洗澡的人,则是选择由鸡屎藤、百日红、艾草、菖蒲、灯笼草,或槟榔花、海棠花、野菠萝花、艾草、一种芦苇的芯,五种清热、消炎的草药一起煮了草药水,让家中的人都一一去洗澡、沐浴。据说洗草药澡可以健身强身。海南一些客家人称端午节这一天的洗浴为“洗勒草”,实际上就是将一些具有清热、消炎、解毒、祛风作用的草药放入水中,人在洗浴过程中可以得到一定的药疗。
在社区论坛上,也有网友回忆起了自己端午“洗龙水”的细节准备。首先,在端午节前一天的晚上,人们要准备好五件花草,以暗合5月5日的数字寓意;其次,以上五样东西备齐后,在端午节这一天到水井(一般是大清早),先将五样东西用龙水洗净,然后放在水桶或水盆里用龙水泡着端回家放在祖屋门口;再次,中午的时候祭祖,放在门口泡着五件花草的龙水让祖先们先行享用洗漱。最后,傍晚时分,人们再用泡了一天花草的芳香扑鼻的龙水来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