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陵水林业局送至蓝海保育救护中心的鹗(又名:鱼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安静地呆在纸箱里,背对着光。纸箱被安置在暂未启用的办公室角落,那里僻静、幽暗、无人打扰,外界特殊的声音容易让它产生应激反应。
据悉,鹗属于中型猛禽,头部白色,头顶具有黑褐色的纵纹,活动于水库、湖泊、溪流、河川、鱼塘、海边等水域环境,主要以鱼类为食。
2018年8月,陵水黎族自治县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授权蓝海保育救护中心挂牌,作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面向全省收容及救助野生动物。
作为海南首家功能完善的海洋动物医院,蓝海保育救护中心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检疫隔离区和兽医院两个功能区。其中,隔离区总水体1500吨,分为海豚池、海狮池、海象池、企鹅池等,主要承担检疫及近海海洋动物救护功能。兽医院设有手术室、微生物实验室、临床病理实验室和水质实验室等科室,大型手术台、气体麻醉机、牙病诊疗仪、血液分析仪和B超机等医疗设备均由德国、美国进口,因为装备齐全、技术先进被业内人士称作海洋动物的“三甲医院”。
“主治医生”雍峥和杨晨每日的例行工作之一就是喂食和治疗被救助的动物。雍峥入职前已取得动物生态学硕士学位,又到台湾、香港等地学习海洋动物救治。从小就喜欢动物的她,上大学时选择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又在几个沿海省份的动物医疗机构工作过,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
在场馆里的“病人”不止有鹗。去年9月保育中心救助了一只无法自主进食的绿海龟,它无法自主咀嚼和吞咽食物,只能将小鱼处理干净后绞碎成细稠的鱼浆,通过每日胃管灌食来维持生存能量。经过悉心的照养,它已渐渐能够吞咽细小的鱼块。
给海龟用的灌食方法也要用在鹗的身上,这是为了保证它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它被林业局的工作人员送过来时,情况比较糟,无法行动和自主进食。经过体表检查,初步判断其体表正常,无其他损伤,第一天仅做了简单的体液补充。
鹗的灌食比海龟的难度更大一些,需由一人控制鹗的行动,防止它过分挣扎误伤人,另一人则必须仔细耐心地将加入药物的鱼浆灌入。
雍峥及杨晨表示,接下来的计划是待起情况好转后,对其做采样检查,进一步筛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