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将重新定位港口布局 三亚港重点发展国际邮轮

来源:南海网 2015-09-09 09:24:16

  南海网海口9月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李晓梅)近日,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召开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协调会,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超峰牵头督办的民进海南省委重点提案2015-0300号《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港口资源整合的建议》(下称《建议》)进行督办和落实。

  加快推进港口资源整合的提案获省领导重视

  省交通厅副厅长刘保锋说,民进海南省委提交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港口资源整合的建议》得到了毛超锋常务副省长的高度重视,对该提案进行了批示,并亲自带队赴深圳、上海等港口城市开展调研,以推进海南港口资源的整合。省交通厅也高度重视,深入调查,广泛调研,借鉴多方经验,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修编港口规划、引起大型企业等举措,全力推进海南港口资源整合工作。

  民进海南省委常委、秘书长刘洪宇介绍说,该提案是经过民进海南省委的专家及机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小组评审,从收到的92件提案稿件中层层筛选出来的。提案总结了当前海南港口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就如何加快推进港口资源整合提出了几点建议。在会上,提案撰稿人——民进海港支部副主委、海南省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曾维建就如何加强业主码头的安全监管及规划提出了看法。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吴健在座谈会上表示,该提案作为毛副省长重点督办提案,体现了政协提案与政府工作的思路、想法、规划的不谋而合。同时,他表示对交通厅的提案答复、落实情况都非常满意。

  提案:港口建设有差距 建议整合资源加强港口间合作

  《建议》中说,海南已初步建成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港和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的“四方五港”的格局。建成泊位133个,其中生产性泊位127个,非生产性泊位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但港口与第三、第四代港口尚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因素制约着海南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如港口对岸线的利用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导致使用效率低下;港口后方陆域土地被非港口项目占用,阻碍了港口的发展;港口功能定位不明确,港口之间存在无序竞争;港口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和损失等。

  民进海南省委在提案中建议,省发改部门和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快推进海南港口资源的整合。通过整合资源,加强港口间合作;通过建立投融资平台,促进港航业发展;通过建立区港联动机制,扶持港航业持续发展。目前,海南的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经济开发区与港口的联动不够紧密,发展不协调,业主专用码头多,公共码头少,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率低,制约了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十三五”期,各级政府应重视港口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经济开发区与港口的联动发展,促进港口向多功能、集约化发展。

  回复:港口资源整合工作铺开 构建全省“一盘棋"格局

  针对提案中的建议,省交通运输厅答复说,省厅将通过深入调查、广泛调研,借鉴多方经验,并委托科研机构开展港航战略发展研究,以“多规合一"为统领,按全省港口“一盘棋”的思维,重新定位各港分工和功能布局。

  省交通厅方面表示,将加快推进海口港总体规划修编和报批工作。海口港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由于2008年批复的《海口港总体规划》已无法适应海口港发展需求,为满足新形势下马村港区建设和马村东部岸线资源整合,促进海口港的健康持续发展,省交通厅已启动海口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下一步,省交通厅将加紧联合海口市、澄迈县将规划调整方案报交通运输部审批。

  同时,以八所港为试点,探索开展港产城互动发展试点研究,着重解决港口规划与产业园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存在脱节、矛盾等问题,提出优化建议,高效利用岸线、土地资源,促进港口、产业和城市协同发展。

  此外,省交通厅还要加快推进八所港、三亚港修编工作。八所港定位为海南省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海南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西部工业走廊"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南海开发装备制造及后勤保障基地、南海油气上岸加工储运基地的重要保障。三亚港定位为海南地区性重要港口,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重点发展旅游客运和国际邮轮、游艇,打造国际邮轮母港和游艇示范基地。同时,适当发展地区经济需求的散杂货、集装箱运输,并为机场航空用油提供运输服务。

  目前,省交通厅已深入开展港口资源整合研究工作,以海口港马村港区东部、洋浦和马村港集装箱整合为突破,逐步铺开全省港口资源整合,突破县市割据、行政管理部门划分的壁垒,以全省发展为着眼点,统筹谋划可持续发展道路,给我省港航业新一轮发展提供战略机遇。

  附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港口资源整合建议

  民进海南省委

  一、我省港口发展基本情况

  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我省初步建成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港和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的“四方五港”的格局。已建成泊位133个,其中生产性泊位127个,非生产性泊位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2013年全省货物吞吐量完成12839.1万吨,其中外贸2374.2万吨,旅客吞吐量完成1321.7万人次,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2.3万标箱,滚装车吞吐量完成292.6万标辆。

  二、存在的问题

  但我省港口与第三、第四代港口尚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因素制约着海南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具体表现为:

  (一)对岸线的利用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导致使用效率低下。目前,全省规划建设港口使用岸线只有184.1千米,而广西沿海适合建万吨以上码头泊位的深水岸线超过200千米,江苏省沿海、沿江港口岸线约600千米。相较之下,海南港口岸线资源并不富余,已利用港口岸线资源主要集中在岸线使用效率低下的港口经营人手中。

  此外,港口岸线使用结构不合理,公用泊位与货主泊位配比不合理。目前,全省公共码头泊位102个,占全省码头泊位总数的79%,占用了66.2%的岸线资源;货主码头泊位共24个,占全省码头泊位总数的21%,占用33.8%的港口岸线资源。截至2013年底,全省建成的1万至2万吨级的泊位较多, 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公共码头泊位几乎没有,严重制约了我省招商引资,对我省建设航运中心和物流枢纽极为不利。

  (二)港口后方陆域土地被非港口项目占用,阻碍了港口的发展。以马村港区为例,目前相关规划预留的规划陆域面积仅仅能满足第一代港口简单装卸、仓储用地的需求。码头后方陆域面积狭小,码头后方陆域被房地产或其他非临港产业项目挤占,使得我省港口无法拓展港口集疏运体系、物流、金融、信息化等功能,无法实现向第二、三代港口甚至第四代港口的转型。

  (三)港口功能定位不明确,港口之间存在无序竞争。

  我省目前港口间的功能定位并不清晰,各个港口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竞相采取竞争措施,造成了地方发展与区域发展总体环境的不一致。各港口之间无论是在硬件设施,如航线的开辟、集装箱码头的建设等方面,还是软件环境,如信息的共享、相关经验的借鉴等方面,都不能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局面,影响了我省港口群的总体竞争力。如海口港和洋浦港都在竞争集装箱量,并将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港,而两大港口的海上距离不过75海里。海南属于岛屿性省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腹地还未形成规模,海口、洋浦两港的互相削价、竞争,将大大削弱海南港口群在泛珠三角、泛北部湾港口群中的整体竞争力。从而造成以高投入换得低回报的局面,经济效益无法显现,将阻碍港航企业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四)港口重复建设。由于缺乏宏观规划,海南各港口在规划、功能定位上存在重复与无序发展等状况,加之海南省陆地面积较小,经济腹地重叠。未来几年,各港口为了争夺腹地,会规模扩张,码头功能势必趋近相同,重复建设,必然带来产能的过剩,造成浪费和损失,为港口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报道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