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将重新定位港口布局 三亚港重点发展国际邮轮(2)

来源:南海网 2015-09-09 09:24:16

  (五)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效果不明显。港口的形成和发展会促进港口所在城市或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又带动了港口规模的扩大,两者之间是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关系。由于我省港航经济总量偏小,港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临港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商贸仓储园区形成滞后,不能有效发挥港口和园区的联动发展。

  三、发展建议

  进入“十三五”中后期,我省“田”字型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建成,我省交通运输的投资发展方向将转为水路交通,为做好我省水路交通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衔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建议省发改部门和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快推进我省港口资源的整合。

  (一)整合资源,加强港口间合作。为促进海南港口健康发展,带动临港工业经济,完善“四方五港”建设,实现“四方五港”功能调整,避免各港口恶性竞争,建议在“十三五”期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各港口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港口联盟建设,提升海南港的竞争能力,促进港口企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港航强省”的目标。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型联合模式,由省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以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为主导,吸纳其他港口企业或相关企业加盟,通过参股、控股、互换股权、收购等形式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国有大中型控股企业—海南西部港口集团公司,将秀英港、马村港、金牌港、洋浦港、八所港进行整合,建立现代化大型组合港。

  (二)建立投融资平台,促进港航业发展。为改变我省港口投融资体制,改善我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我省港口服务水平,推动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建设,促进国际旅游岛发展,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安排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或建立投融资平台,解决港口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

  (三)建立区港联动机制,扶持港航业持续发展。鉴于目前我省的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经济开发区与港口的联动不够紧密,发展不协调,业主专用码头多,公共码头少,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率低,制约了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十三五”期,各级政府应重视港口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经济开发区与港口的联动发展,促进港口向多功能、集约化发展。

  附

  对政协海南省第六届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第0300提案的答复

  民进海南省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港口资源整建议’’的提案(第030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按照省委省政府抢抓“国际旅游岛"“一带一路”“海洋强省”等重大战略机遇的部署和你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港口资源整合的建议,我厅高度重视,深入调查、广泛调研,借鉴多方经验,并委托科研机构开展港航战略发展研究,以“多规合一"为统领,按全省港口“一盘棋”的思维,重新定位各港分工和功能布局。同时,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修编港口规划、引进大型企业等举措,紧张、有序、全力推进我省港口资源整合工作。

  一、深入调查,摸清家底

  我省陆域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2 0 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823公里,规划港口使用岸线184.1公里(不含游艇码头岸线36公里),其中深水港口岸线l31.7公里,占规划建设港口岸线的71.6%。已规划利用岸线108.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85.2公里,占总利用岸线的7 8.5%。目前,已形成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港、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的“四方五港”格局。截止2014年底,全省拥有生产性泊位14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6个,总通过能力1.5亿吨,当年实际完成货物吞吐总量1.4亿吨,旅客1361万人次,集装箱162万标箱,汽车滚装378万标辆。

  经过20余年的开发建设,我省港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第三代、第四代现代化港口差距甚远,港口发展“散、乱、弱、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港口布局有待完善,与城市产业布局结合不紧密;②港口岸线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③港口功能单一,商贸、物流、信息、金融等功能薄弱;④港口投资、建设规模小,码头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

  二、广泛调研,厘清思路

  为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布局,提升港口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加速我省港航经济发展,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厅先后赴福建、天津、上海、宁波、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调研,深入了解各地港口发展、资源整合、港城联动等相关情况,借鉴成功经验和作法,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港口资源整合工作思路。

  1.用全省港口“一盘棋”的思维,统筹各港的分工和功能布局,明确综合性港口、专业性港口、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合理定位。通过整合,改变同质化、无序竞争局面,形成差异化、协调发展格局,将全省港口整体打造成为现代化大型组合港。

  2.以“多规合一"为契机,强化港口规划的引领作用,根据整合目标,修编港口规划,科学合理调整各港的功能分工、定位和范围,综合考虑港口、物流、产业联动发展,并为港口转型升级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3.按照“借力发展、扬长避短、互利共赢”的思路,吸引和鼓励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参与我省港口资源整合,发挥其资源、资金、管理等多重优势,助力我省港航业发展。

  三、主动作为,抢抓机遇

  1.加快推进海口港总体规划修编和报批工作

  海口港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入合作、国家南海开发以及“一路一带”等重要战略的实施,加上腹地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的调整,2008年批复的《海口港总体规划》已无法适应海口港发展需求。为满足新形势下马村港区建设和马村东部岸线资源整合,促进海口港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厅启动海口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下一步,我厅将加紧联合海口市、澄迈县将规划调整方案报交通运输部审批。

  2.探索开展港产城互动发展试点研究

  以八所港为试点,开展《基于“多规合一”背景下八所港港口发展空间布局优化专题研究》,着重解决港口规划与产业园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存在脱节、矛盾等问题,提出优化建议,高效利用岸线、土地资源,促进港口、产业和城市协同发展。

  3.加快推进八所港、三亚港修编工作

  结合新形势下港口发展研究成果,积极推进八所港、三亚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报省政府审批。

  八所港定位为海南省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海南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西部工业走廊"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南海开发装备制造及后勤保障基地、南海油气上岸加工储运基地的重要保障。主要承担海南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所需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任务,以煤炭、铁矿石、化肥等大宗散杂货和油气运输为主,打造面向东南亚地区的铁矿石、煤炭散货物流集散中心、越南边贸合作平台,加强与东南亚地区的生产物资的中转运输与贸易往来。

  三亚港定位为我省地区性重要港口,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南部重要支撑,是海南省发展

  旅游事业的重要窗口,是琼南地区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基础保障。三亚港重点发展旅游客运和国际邮轮、游艇,打造国际邮轮母港和游艇示范基地。同时适当发展地区经济需求的散杂货、集装箱运输,并为机场航空用油提供运输服务。

  4.全力做好港口资源整合,构建全省“一盘棋"格局

  深入开展我省港口资源整合研究工作,以海口港马村港区东部、洋浦和马村港集装箱整合为突破,逐步铺开全省港口资源整合,突破县市割据、行政管理部门划分的壁垒,以全省发展为着眼点,统筹谋划可持续发展道路,给我省港航业新一轮发展提供战略机遇。

  目前,马村港区东部岸线资源整合规划方案已经形成,并得到各业主码头的认可和支持。同时,根据罗书记6月1日在洋浦调研的指示精神,我厅结合全省集装箱运输需求和发展,正着手研究洋浦港的二次整合问题,近期与国投洋浦、中国交建、盐田港集团、招商国际等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了洽谈,商榷我省港口资源整合和长远发展问题,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助推我省港航业跨越式发展。下一步我厅将结合洽谈情况和我省实际,形成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初步方案报省政府审定。以上是我厅对该提案的答复,感谢您对我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2015年7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报道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