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典籍里的“文化”系列连载:
听中医专家王富龙讲他与中医典籍和东坡文献的故事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刻本《苏文忠公集》释读
《三苏先生文粹》明代嘉靖刻本,杨康年批跋孤本秘籍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康熙宋荦刻本《施注苏诗》莫友芝批校孤本秘籍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明代汲古阁刻本《东坡题跋》顾苓批校孤本秘籍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苏轼谪居海南期间第一首五言诗校勘小议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词学大师龙榆生先生、黄裳先生批校《东坡乐府笺》题跋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明代闵凌套印刻本东坡《易传》题跋

(作者王富龙,龙游斋主人。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现任中国中医人才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委员会委员,存藏古籍版本历时30多年,以中医典籍和东坡文献典籍为主)。

《东坡乐府韵谱》是词学大师龙榆生的手稿,仅一册,完完整整留存于世。其开本为28.5✖20厘米,旧纸捻装订。封面所题书名“东坡乐府韵谱”,由词学大师龙榆生亲笔书写。内页则以龙榆生专用纸书写,每一页书口处,皆有“东坡乐府韵谱”字样。四周板框为蓝色,中间为双格蓝线。

龙榆生手稿共计43页。小楷字迹极为俊秀,一笔一划都写得那般一丝不苟,非常罕见,可谓“孤本秘笈”。其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以及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龙榆生所校订的一部重要文献,属于古典文学与音乐研究之范畴。该书卷首书名下有据“强村丛书”校刻,无著庵(是龙榆生斋号)校订的标记,体现了其在古籍整理和校对方面的严谨态度与学术贡献。此书为最早的定稿本,未刊最善稿本。为最重要的准备《强村丛书》出版之一,但不知为何没有出版?

请教了相关学者、专家印证,皆认为龙榆生稿本,孤本秘笈。其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以及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龙榆生(1902~1966),原名沐勋,别名元亮。号龙士、忍寒居士、斋号无著庵、小五柳堂。风雨龙吟室、又以兄弟行七而自称龙七,江西万载人。早年曾受教于黄侃,后到上海拜朱彊村为师。龙榆生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为民国四大词人之一,他被称为中国词学学科的奠基人。1928年后历任暨南大学,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56年后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等刊物,在词学界产生极大的影响。撰著有《词学十讲》《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等多部经典著作和大量词学论文,编选有《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
龙榆生对古籍的整理与校订,有着极高的造诣。作为一位学术界的翘楚,龙榆生在古文献的研究上不仅注重文本的准确性,还强调文化背景的理解与阐释。《东坡乐府韵谱》正是他在这一领域的代表作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东坡乐府韵谱》专注于东坡词曲的韵律特点,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东坡乐府》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受后人推崇。龙榆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细致校订,不仅恢复了原作的韵律,还为研究东坡的文学成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书中采用了蓝色版框,四周环绕,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与严谨感。中间的双格蓝线则为内容的排版提供了清晰的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专注于文本的内容。这种设计不仅是出于美观的考虑,更是为了提升阅读的便利性,使得学者及普通读者在研究时能够更加高效。展卷实有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的感觉。

在内容方面,《东坡乐府韵谱》详细记录了东坡乐府的韵谱体系,涵盖了多首经典作品的韵律分析。龙榆生在校订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古籍资料,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他不仅关注韵律本身,还对韵律背后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解读,试图通过这些作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文精神。

此外,龙榆生在书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注释与解说,这些注释不仅有助于理解乐府的韵律结构,更为研究东坡的创作背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他的注释通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东坡乐府韵谱》不仅是对东坡乐府作品的一次整理与汇编,更是对中国古典音乐与文学的一次深刻反思。龙榆生通过这部作品,向后人展示了古典韵律的魅力与复杂性,激励着后续的学者在这一领域继续探索与研究。
总之,《东坡乐府韵谱》作为龙榆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学术价值。它不仅是对东坡文学成就的致敬,也是对古典韵律研究的一次重要贡献。通过这部作品,龙榆生为后人提供了一把钥匙,开启了对古典文学与音乐更深入的理解与探索之门。
在这里,了解海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海南官方微信(xinlanghainan)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