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不出!血氧掉到75%!”深夜的海南省人民医院定安分院手术室里,监护仪的警报声如同一道道急切的“催命符”,贯穿着整个抢救过程。85岁的吴大爷因胆囊结石引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反复感染出现休克,腹腔内多器官黏连成块,生命危在旦夕。家属攥着病危通知书的手不住发抖:“医生,求你们。。。。。。再试一次。。。。。。”

广告

  “手术成功率不足三成,但放弃就是100%的死亡。”回忆起这场手术时,普通外科副主任吴清俊仍记忆犹新。从业近20年,他很清楚这场手术的风险——患者高龄,能否承受创伤?若术中大出血或器官损伤,是否人财两空?针对所考虑到的复杂问题,吴清俊与医师团队连夜研讨方案,与家属坦诚沟通风险,最终双方达成共识:按最坏结果准备,向最好结果冲刺!

  腹腔镜下,黏连的大网膜与胃肠、肝脏死死纠缠,就在分离最关键区域时,吴大爷血压突然骤降,血氧饱和度断崖式下跌,监护仪红灯疯狂闪烁。

  “做好心肺复苏最坏准备!肾上腺素准备!”吴清俊额头沁出冷汗,声音却稳如磐石:“再给我3分钟!”这一刻,手术室内紧张的氛围愈发浓厚,麻醉师紧盯监护仪,严格控制麻醉剂量;巡回护士紧密配合医生,疾步传递着器械,所有人的目光死死锁住术野。

  手术室内,医生正在分离黏连的大网膜与胃肠、肝脏

  “胆囊动脉止血成功!”

  “胰腺无损伤!“

  ”胆管完整!”

  “胃肠黏连分离成功,没有破裂!”

  。。。。。。

  一次次突破性进展让整个团队士气大振,当止血钳“咔嗒”一声夹闭最后一处渗血点时,电子钟显示已持续4小时,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最终以成功挽回吴大爷的生命而告终。

  医生护士协助患者整理衣物、下地行走

  术后病房内,医护人员用棉签轻轻沾拭着吴大爷干裂的嘴唇。“老爷子攥着我的手喊疼,我们就用棉签沾水润他干裂的嘴唇,每隔15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普通外科护士长何梅翠回忆道。在医护团队精心照料下,术后第7天,吴大爷终于能颤巍巍写下“谢谢”二字。

  患者家属赠送锦旗

  出院当天,吴大爷的家属送来锦旗,烫金字“妙手回春,热情服务”在阳光中格外醒目。“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多亏医生没有放弃,让我们看见了奇迹。”吴大爷家属含泪说道。

  阳光透过住院楼的长廊,三三两两的患者正在复健散步,他们的影子在阳光下被拉得很长,如同无数道生命的刻度——丈量着医患间以命相托的距离与信任,也标记着那些在至暗时刻依然紧握的双手。

在这里,了解海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海南官方微信(xinlangh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