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王富龙先生在海南东坡主题图书馆开馆仪式上致辞。2024年10月18日王富龙先生在海南东坡主题图书馆开馆仪式上致辞。
广告

  东坡典籍里的“文化”系列连载:

  听中医专家王富龙讲他与中医典籍和东坡文献的故事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刻本《苏文忠公集》释读

  《三苏先生文粹》明代嘉靖刻本,杨康年批跋孤本秘籍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康熙宋荦刻本《施注苏诗》莫友芝批校孤本秘籍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明代汲古阁刻本《东坡题跋》顾苓批校孤本秘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人。一代文豪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坛领袖。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苏文忠公集》《东坡七集》《东坡易传》及《东坡乐府》等传世。

  宋绍圣四年六月十一日,也就是公元1097年。苏东坡被谪海南时,已经是一位62岁的老人。文献记载,苏东坡谪居海南,从琼州至儋州途中,苏东坡坐在两个人抬着的轿子上,一路疲倦,很快就睡着了。梦中恍惚听到狂风骤雨,并有吟诵之声传来,“千山动鳞甲,万籁酣笙镛”。醒后写下了第一首五言古诗,赞美海南。堪称谓“东坡五言古诗的压卷之作”。清·纪昀特别欣赏这首诗,评论说:“以杳冥诡异之词,抒雄阔奇伟之气,而不露圭角,不使粗豪,故为上乘。”目前所见通行本记载原诗如下: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以上正是苏东坡在海南写的第一首五言古诗。对这首诗,笔者曾查看了五个版本,发现在各个版本中,此诗的诗题和内容互有异同。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刻本《苏文忠公集》卷七载有此诗,其诗题为“行琼州儋耳,肩舆坐,睡梦中得句,而遇清风急雨,故作此诗”极有可能是最早定稿。

  兹将笔者经眼的五个版本逐一介绍如次:

  • 五个版本情况

  甲

  宋刊本《东坡后集》卷六(国家图书馆收藏,后面称“甲本”)

  此书行款: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三字。白口,左右双边。书影见图一。

图一图一

  其诗题:“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诗文:“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乙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刻本《苏文忠公集》卷七(本人收藏,后面称“乙本”)

  此书行款: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黑口,四周双边。书影见图二。

图二图二

  其中,卷七第5页载有一首诗。

  诗题:“行琼州儋耳,肩舆坐,睡梦中得句,而遇清风急雨,故作此诗”。

  诗文:“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生咏谈天翁,区区魏中梁,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籁酣笙镛,安知非群仙,钩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丙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刊清顺治十八年(1661)补修印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卷三(国家图书馆收藏,后面称“丙本”)

  此书行款,半叶十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双边。书影见图三。

图三图三

  卷三,第2页载有一首诗。

  诗题:“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诗文:“四州环一岛,百洞盘其中。我行西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路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区区魏中梁,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应怪东坡老,衰颜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丁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琼山王时宇校刊本《苏文忠公海外集》卷二(本人藏本,后面称“丁本”)

  此书行款: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书影见图四。

图四图四

  此书卷二,第1页载有一首诗。

  诗题:“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诗文:“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区区魏中梁,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魂忽变色,笑电亦改容。应怪东坡老,衰颜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戊

  清光绪三十四年重刊明成化四年本《东坡七集•后集》卷六,(本人藏本,后面称“戊本”)。

  此书行款: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书影见图五。

图五图五

  此书卷六第5页载有一首诗。

  诗题:“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诗文:“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雷亦改容。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二、五个版本比对

  以上所述的五个版本,依次为:宋刊本《东坡后集》,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刻本《苏文忠公集》,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刊清顺治十八年(1661)补修印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清乾隆四十三年琼山王时宇校刊本《苏文忠公海外集》,清光绪三十四年重刊明成化四年刻本《东坡七集》。

  为了便于比对和叙述,笔者以通行本的诗题及诗句为比勘底本,校以其他五个版本,其版本之异同,一目了然。兹将五个版本诗题及诗句制表对比如次:

  五个版本与通行本诗题与诗句对照表,划线部分为异文

  依据上列比对表,可以知悉如下结果:

  1、从诗题上看五个版本之异同:

  乙本诗题中的一句:“而遇清风急雨,故作此诗”,此与其他四个版本不同。

  其他四个版本的诗题中的一句,均作:“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2、从诗句看五个版本之异同:

  甲本,其诗句一作:“茫茫太仓中”。其中,戊本的诗句与甲本同。其他三个版本,均作“区区魏中梁,一米谁雌雄”,此与甲本不同。

  甲本,其诗句二作:“万谷酣笙钟,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其中,丙本的诗句均与甲本同。而乙本的诗句作“万籁酣笙镛”,与甲本不同。丁本的诗句作“梦魂忽变色”,此与甲本不同。戊本的诗句作“笑雷亦改容”,此与甲本不同。

  甲本,其诗句三作:“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生。”其中,丙、丁、戊三个版本的诗句均与甲本同。而乙本的诗句作“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此与甲本不同。

  三、结论

  经过上述五个版本诗题和诗句比对,可以看出各个版本之间的同异情况。其中,甲本、丙本、丁本、戊本,属于同一个版本系统。丙本、丁本、戊本三个版本,当皆出于甲本。

  乙本其诗题和诗句均与其他四个版本均不一样,当是自成一个体系。唯丙本、丁本,与乙本的诗句一,均作“区区魏中梁,一米谁雌雄”,可以推知,其后出的丙本、丁本,在刊刻时也曾利用过乙本。

  乙本(图二)《苏文忠公集》诗的结尾处,注有一个“容”字,下云:“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说明乙本《苏文忠公集》的编纂者,当时或参考了甲本中的《东坡后集》。由此推知,这个版本极有可能是这首诗的定稿。

  乙本《苏文忠公集》,共一百十二卷,这个版本因与其他四个版本在诗题和诗句上多存异处,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1989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676页所载,正是此本。云:明刊《东坡大全集》跋。明刊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黑口,四周双栏。今细绎此本,调理秩然,必从居氏《大全集》而出。又,此本传世极稀,编检各家目录,均未著录。据此推知,这个版本的诗题和诗句更加精善,极有可能是这首诗的定稿?此书当时印数少,故流传未广。各家官私书目均未著录,一线单传,洵为海内孤帙。

  作者简介:王富龙,龙游斋主人,出生于中医世家,是一名中医工作者。行医三十多年,义诊上万人次,为众多疑难病患者解除痛苦。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荣获国家发明技术二等奖。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全国青联医药卫生界别组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人才研究会会长。先后出版《与失眠者聊天》《王富龙临证心得》等二十多部医学著作。

  现担任中国中医人才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委员会委员。古籍版本存藏二十多年,以中医和东坡文献典籍为主。其中,(编号12486)300册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这里,了解海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海南官方微信(xinlangh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