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海口市龙泉镇新联村韦公洋湿地,周缘在察看水芹的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1月4日,海口市龙泉镇新联村韦公洋湿地,周缘在察看水芹的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元旦假期未尽,海口新坡镇仁里村村支书助理周缘就来到了仁里村南面的潭丰洋湿地走访调查,为自己和团队培育的水生蔬菜寻找合作的村民。

  皮肤不黑,戴着眼镜,对人说话总是轻声和气,这个斯文秀气的湖南“90后”,已在琼北乡村扎根三年多。周缘2014年3月作为企业基地管理员来到仁里村,2015年5月被推选、任命为仁里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去年4月开始走上生态湿地农业的创业道路。

  湿地保护与农业发展,到底能不能够兼得?如何在村民增收致富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什么样的方法和模式,能使湿地保护与农业发展协同共生、相得益彰呢?周缘和他的创业团队积极为探索这样的新模式而努力。

  来到海口龙泉镇新联村,看见一个水塘中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水芹菜,仔细一看才知道是长在浮床上的。周缘介绍,这是他们团队正在培育的第二批水芹菜种苗,培育成大苗后将分批发放给合作农户种植,然后由他们团队负责向农户收购外销。

  新年第一天,周缘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上面列出了他2018年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销售泉水水生蔬菜、销售火山田农特产、开展萤火虫生态复育、推动田洋湿地农业示范等。

  学农业出身的周缘热爱这片乡村大地,也深知当地农民致富不易,先后为村里争取了特色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资金,开展乡村游、尝试湿地游,让村民广泛而长期地获得增收。

  “这一带到处是黑褐色的火山石,土地很少,即使有些土地,土层也很薄,下面全是石头,传统农业难以耕作。”周缘介绍,2015年夏天,他在带农业专家进村技术帮扶贫困户的过程中,发现卜茂村前有一片湿地,他开始琢磨能否利用湿地内的水面发展水生农业。

  去年创业时的周缘初步想法是,在湿地内大量种植原生水生植物在湿地保护中让村民获益;同年他及团队又先后多次去参观、学习国内湿地保护和湿地利用的优秀项目和实操经验,为后来发展生态湿地农业夯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了我们发展生态湿地农业的决心。”周缘说,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们发展的生态湿地农业正是在落实这些理念。

  周缘说,通过浮床种植水生蔬菜、水生花卉,水中套养鳝鱼、泥鳅,也就是循环农业中的鱼菜共生模式,鱼可以吃水生蔬菜上的虫子,鱼的粪便又可以增加肥力,水生蔬菜、水生花卉还能为鱼提供良好的繁殖、避敌场所,多物种的平衡稳定存在也增加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同时水生蔬菜、水生花卉的根系很长,在生长过程中还会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以前村民对湿地利用的方式多局限于湿地内及水源附近围垦养殖鸭鹅,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大,而同时因为养殖的数量日益增多,其效益也逐年下降。那么生态湿地农业如何能够让村民增收?周缘认为这个答案也可以从十九大报告中找到。

  周缘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如何吃得更健康、更放心,也需要更丰富多样的食物,这也就需要农业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绿色生态方向发展。我们与农户合作种植生态的健康的水生蔬菜,正朝着这方面努力。”

  “传统施用化肥的水芹批发价每斤2.5元到4元,而我们的生态水生蔬菜批发每斤6元钱都会有人收购。而且在自然水体中采用人工浮床种植,与大棚水培蔬菜相比,农民参与的成本会更低。”周缘表示,生态保护与农民的脱贫致富并不矛盾,湿地保护与农业发展也并不矛盾,下一步他们将培育市场需要的、更多种类的水生蔬菜和水生花卉,并发动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