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海南资讯>正文

海南逐梦:10万人才过海峡 1988年的闯海记忆(3)

来源:南海网2013年4月23日【评论0条】字号:T|T

  海南人才中心的17名工作人员编成了三个组,分别负责求职人才的接待咨询、信函处理、分类登记造册等工作。

  这时,一个关键性人物对海南人才中心的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就是海南建省筹备组组长许士杰。

  林志向回忆,许士杰相当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他要求人才中心对于来函要做到“每信必答,每函必复”。可是,堆得如小山一般高的信件,仅靠这17名工作人员手工操作,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回复完成的。

  有人出了个主意,下班后把信函带回家拆看、回复。于是,林志向和同事每天都抱一大摞信件回家。“明明是超负荷工作,却没有一个人抱怨。”林志向说。

  一次,一位身穿着浅灰色夹克的中年人走进人才交流中心,他没有惊动大家,翻看了人才档案库上的“人才登记表”,又看了一些来信来函,并和身旁几位求职的青年人亲切交谈。当他发现成千上万的信件从接收、复函,发商调函,建立人才档案库,全靠人才中心的十几个同志手写时,他吃惊不已,赶紧把人才中心主任林志向找来了解情况———这人就是许士杰。

  没过几天,许士杰让财政部门划拨了10万元办公经费给人才中心,并提出了要引入计算机管理人才信息的问题。

  “我记得到1990年,库存的人才档案有18万份左右,外界称‘十万人才下海南’估计缘此而来。”林志向说。

  林志向回忆,建省前后在海南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落脚的,不过几千人而已,与亲身来海南求职和来信来函求职的数字差距甚远。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房地产热”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分流了不少求职者。这时,海南人才中心的压力才稍有缓解。

  横渡,横渡,游向海峡那处

1988年横渡琼州海峡的导航船。1988年横渡琼州海峡的导航船。
1988年温州横渡勇士横渡前途经桂林时合影。1988年温州横渡勇士横渡前途经桂林时合影。
1988年横渡琼州海峡成功后张健(右)、队友与导航员陈和平(中)合影。本版供图:陈和平1988年横渡琼州海峡成功后张健(右)、队友与导航员陈和平(中)合影。本版供图:陈和平
横渡勇士张健。横渡勇士张健。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十万人才下海南,海南岛一时间成为国内外瞩目的梦想岛。当时,国内年轻人纷纷南下“闯海”,海南成为闯海人实现个人理想的地方。其时,一批批国内游泳爱好者也来海南挑战极限,实现人生梦想。一时间横渡琼州海峡的活动在1988年频频举行,昭示着个人挑战自我的勇敢精神。

  在琼州海峡横渡史上,1988无疑是最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从3月到9月,至少有5批游泳健儿先后挑战横渡海峡。

  张健:横渡改变命运

  1988年成功横渡琼州海峡的经历,改变了当时一个23岁大学毕业生的命运。这个人就是张健。最终,他经过9小时12分52秒64横渡了29.5公里的琼州海峡。

  1988年3月21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组织、北京市蜂王浆厂赞助的北京市蜂王浆队一行5名队员横渡琼州海峡。张健现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北京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当年,张健大学刚毕业,他在大学里学的的竞技游泳,从来还没有在大海中游过泳,当团市委工作人员问他想不想去海南横渡琼州海峡时,他想都没想便一口答应。他回忆说:“1988年时,自己听说几名国外渡海爱好者要来中国横渡琼州海峡,当时渡海活动在我国还从未开展过,为了中国的海峡能首先由中国人完成横渡,我和几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决心试一把。再说当时我了解到琼州海峡最窄处不过20公里,大学4年里,我几乎每天都要在泳池中游十几公里。当时对于横渡琼州海峡我很有信心。”他回忆说。

  对于1988年3月的那次海南经历,张健至今记忆犹新。3月14日离横渡还有一周的时间,张健和他的4位队友们坐飞机抵达海口。第一次坐飞机的他还清晰地记得,从北京飞到海口机票只有200多元。张健说:“飞抵琼州海峡上空时我赶忙伸脖子往下看,在太阳的反射下,湛蓝的水面泛着粼光。飞机用不到一分钟时间飞越了琼州海峡。一出飞机舱门,穿着皮大衣的我险些被热浪掀翻。”

  张健他们提前一周到海口,主要是为了适应在海水中游泳的感觉。他说:“和在泳池中游泳不太一样,赛前一天下海训练时我们碰到了近5米高的浪,让我们对琼州海峡有了新的认识。”不过,21日正式横渡那天老天爷很给面子。“在10个小时的横渡过程中,天气特别好,没有大浪、狂风和暴雨的骚扰。”他说。

  回忆起第一次横渡,张健在电话里直呼没经验。他透露,当时横渡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他仅穿了一条游泳短裤,戴了一个游泳镜,下水前随便在身上涂抹了几下凡士林。他开玩笑说:“我当时横渡的装备就好比穿上短衣短裤攀登珠穆拉玛峰,胆子实在是太大了。”下水游了一段距离后,张健暗自叫苦。“我的游泳镜脱落了,此后只能睁着眼睛在海水中游,每在海中睁一次眼,咸涩的海水都把眼睛刺得生疼。后来我索性闭上眼睛游,一度全靠导航船上的人指挥,听到他们喊向左游,我就向左奋力划行。”快到海口时,一艘长近100米的货轮挡在他们前方。他说:“在游泳池里100米不到一分钟就能游完,由于回流较大,我们用了近半个小时才游完这100米。”

  最终,张健经过9小时12分52秒的拼搏后,成功横渡了29.5公里的琼州海峡。张健总结横渡成功有3大因素,首先是老天爷给力,在他们横渡过程中“没有变过翻脸”。其次是导航和护航工作到位。海军出动了6艘舰艇、两条渔船和一艘导航船,这8艘船将5名横渡勇士成菱形包裹。最后是身体素质和技术过硬。

  由于海水的腐蚀,被灼伤的皮肤到半年后才痊愈。横渡琼州海峡不光给张健带来了身体上的记忆,更改变了他的思维。张健说:“横渡琼州海峡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正是从那次横渡琼州海峡后,我开始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横渡。今天我对于渡海运动的理解绝不是当年那种近乎冒险的行为,而是要从海洋科学、流体力学以及营养学各方面都要做十分细心和科学的准备。这些对于以后在我国开展渡海运动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游渡大赛横生变故

  搜狐体育的专栏作家杨杰见证了1988年5月那次横渡大赛,当时大学还没毕业的他被招募进组委会秘书处工作。杨杰说,这场比赛名为“中国首届国际游渡琼州海峡大奖赛”,是历史上首次竞技意义上的横渡琼州海峡活动,吸引了国内外300多名运动员报名参赛。举办比赛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庆祝海南建省,二是纪念解放军渡海作战38周年。比赛的组织工作不但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鼓励和关怀,广州军区所属的当地驻军更是鼎力支持。

  遗憾的是,这次声势浩大的游渡竞赛,在距离原定的4月20日开赛日期仅有十几天时,由于组委会主管财务的人突然裹挟了巨额赛事经费潜逃,整个活动阵脚大乱,几乎夭折。杨杰回忆,当时一大半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扼腕而散,他是少数几个留守到游渡活动“圆满”结束的工作人员之一。1988年5月,有关善后机构顶着很大的压力,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硬着头皮举办了两次小规模的游渡。

  据资料记载,当时共39人参加了比赛,其中33人经游渡总指挥和总裁判认定为游完全程或基本游完全程。北京金融学院女体育教师王洋以7小时13分15秒最先游到终点。时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全国老年体协副主席、66岁的王炎林,在水中游了13个小时,最后一个上岸。一位名叫李青山的参赛者,在距离陆地一千多米的时候,永远留在了大海中。

  温州勇士虽败犹荣

  1988年4月21日,来自浙江温州的横渡勇士经过7个小时的搏浪后,无奈因体力不支、天气恶劣而遗憾地放弃了横渡。“虽然他们没有成功,但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展示了我们温州人勇敢不服输的精神。”陈和平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