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聚焦
自2015年8月起,五公祠景区就开始了周边设施的改造工程;10月,其古建筑修缮工作正式启动,预计今年4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在此之前,海口丘浚墓已作过改造并重新开放,而海口海瑞墓也已于2015年8月份开始动工改造,预计今年4月份左右完工
海南古建筑艰难“活”起来
尤梦瑜记者尤梦瑜
“大大小小有16座建筑因为各种原因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全部的古建筑修缮目前已经完成约7成。”记者近日走访了正在修缮改造中的海口五公祠景区,古建筑修缮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李名望向我们介绍了最新情况。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是海口市文物局这两年来的重点修复和保护项目。自2015年8月起,五公祠景区就开始了周边设施的改造工程;10月,其古建筑修缮工作正式启动,预计今年4月底竣工交付使用。
新与旧,古与今,被居民区环抱的五公祠在古建筑修缮与新设施建造上牵动着多方的力量。而通过五公祠、海瑞墓这些“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护以及景区改造,我们也不难管窥我省目前古建筑修护的现状与发展。
用原始工艺“还原”五公祠
新增展示区呈现移民文化
“修缮比重建更难”,李名望说。历史长河中的积淀与成就注定了这些承载颇丰的古建筑不可由后人随心所欲、以“现代审美”的标准去修复。
“所有的古建筑,当决定要开始修缮时都需要先由设计院的专业队伍来进行勘察。”李名望说,勘察中,专业人员要对建筑的破损程度进行评估,修什么、怎么修都要参考历史文献资料,追寻古代的工艺,不可随意而为之。
“以五公祠为例,这次我们有几个建筑都需要换地面。早些年,由于国家对这些文物的修护尚未出台明确标准,致使一些建筑在修缮中使用了现代的工艺,例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石板地。但在这次的修缮中,我们要参考原始工艺,将地面换为三七灰土地面,还原它最初的样子。”李名望介绍。
除了像地面这种使用原始工艺的“还原”,在修缮中屋顶、梁、柱也要做到还原式修缮。所有拆下来的物件若还符合使用标准,就要统一编号,最终一一复原。
“古建筑的修缮不是一次性的,除了大规模的修缮,平日里就要常小修小补,就像我们常说的‘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李名望说。
五公祠在上世纪80年代时曾整体修缮改造过,之后有过断断续续的单体修缮。此次的景区改造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体改造。
古建筑的修缮让历史文物再展新颜,而作为年均客流量在50万以上的旅游景区,要想吸引更多人来访,了解海南历史,也需要便利的新设施。
五公祠景区东南侧均紧挨民居。此次景区的周边优化改造在拆除了少量民居后,在这两侧修建了道路,使五公祠景区可以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旅游区。
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接待能力,五公祠景区项目此次的新建面积为3400平方米,其中有约2000平方米为停车场,一改之前仅有简易停车区域的局面。为方便游客进出,新的大门也将从直对着马路的位置改至景区南侧。
同时,为了全面展现五公祠的文化内涵,景区内还将增设700平方米的展示区,为广大游客呈现唐宋文化以及移民文化等。在此之前五公祠景区内并无专门的陈列展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