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限塑”升级“禁塑” 痛点如何解除

  海南将建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保障替代产品生产

  “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然而这样一时的方便带来的却是长久的危害。”这是网络上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除了在使用过程中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塑料的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这样就意味着废弃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今年,海南的“禁塑令”来了!2月1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海南禁塑工作全面启动。海南出台“禁塑令”,是加强塑料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必要工作,也是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农贸市场、大型超市,了解海口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并采访了生态环保专业人士解读海南“禁塑令”。

夜市摊主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套在碗上避免清洗。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夜市摊主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套在碗上避免清洗。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限塑”“禁塑”有啥不同

  自2008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限塑令”,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海南根据国家要求,2008年10月起全岛进入“限塑”阶段。但由于消费习惯、生产成本等原因,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消耗量和使用量形势并不乐观。

  “‘限塑’对大型商超有明显效果,近年来大型商超塑料袋的使用量约降低三分之二,但对于农贸市场作用不大。”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环境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张静介绍。

  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的志愿者将塑料垃圾装入矿泉水瓶做成“塑料砖”,制成座椅等用品再利用。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那么,“限塑”和“禁塑”工作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限塑’,就是尽量采取一些经济手段和措施来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我们这一次强调的是禁止,当然我们这个‘禁’不是说对所有的塑料制品都‘禁’,而是要体现先易后难。首先是对列入名录的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这就是‘禁’和‘限’的区别。”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禁塑令”总结了国内和世界各国“限塑”的经验教训,并进行了系统性谋划和部署,其中涉及到政策体系出台、标准制定、替代产品供给、闭环执法、社会宣传等多方面内容。

  《方案》提出,海南将分行业分类别稳步推进全面禁塑。2019年底前,建立健全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性法规及标准体系,完善监管和执法体系,形成替代产品供给能力。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试行)》的塑料制品。未来,海南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禁塑”、有效防治“白色污染”的省份,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

  “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如何区分

  5日下午,记者在龙华区南沙路一家连锁超市看到,收银台服务员根据顾客要求将买到的商品有序装进塑料袋里,很少有市民自己拎菜篮子来买东西的。超市总服务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在海口30多间连锁店严格遵守规定,统一用这种塑料袋,是可降解塑料制品。执行有好多年了,有偿提供给顾客使用,价钱不等,有两毛、三毛、四毛一个的。”

  坡博农贸市场副食店店主张女士说,自限塑后,店里一直按市场管理规定使用环保袋,上面有醒目标示“环保降解购物袋”字样,生产厂家在广东深圳。“顾客用得安全放心我们也舒心,不用因袋子存在隐患引发矛盾而担惊受怕。禁塑令来后,我们会更加谨慎,一定严格按照市场管理统一用袋。”

海口超市收银处准备有收费塑料袋。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海口超市收银处准备有收费塑料袋。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既然存在“可降解”和“不可降解”之分,我们作为普通市民如何区分呢?市生态环保局总工程师宋延巍介绍,目前主要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试行)》为主。

金盘路边一家超市为市民提供塑料袋装水果。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金盘路边一家超市为市民提供塑料袋装水果。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省里分批出目录,类似于我们当时的合格电动车目录一样。目前,目录还在制定过程中。”宋延巍说,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代替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或者是使用纸质包装物。

  “按照相关计划,我们今年3月底前制定并上报《海口市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成立禁塑领导小组,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根据全省禁塑工作部署,落实做好我市禁塑各项工作。”宋延巍介绍,从4月份至年底,按照全省禁塑工作安排部署,配合开展修订完善地方性法规、制定禁塑制品名录、制定产业化政策、配合省级部门做好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检测认证工作;6月份至年底,加强舆论宣传教育、绿色生活方式教育、低碳生活方式教育工作。

  禁塑后购物包装袋如何解决

  在海南等很多地方,塑料袋、塑料餐具、地膜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中,塑料袋使用量最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据了解,“限塑令”实施后,市场上曾出现大量无纺布袋,但因携带有些麻烦使用者较少。环保型、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较高,成为“限塑令”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个痛点。

  城金农贸市场内卖菜的摊主准备了大小不一的塑料袋提供给买菜的市民。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正因如此,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被禁后,人们的购物包装等需求怎样满足?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生物降解原料价格是塑料制品原料价格的2倍,如何实现替代产品,特别是全生物降解产品能够在市场和价格上让老百姓乐于接受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总供应量,降低相应成本;二是在过渡期研究相应的鼓励或补贴政策,支持生物降解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金盘夜市摊主使用纸袋包装锅盔替代塑料袋。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金盘夜市摊主使用纸袋包装锅盔替代塑料袋。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对此,《方案》提出,海南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

  “现在关于全生物降解产品还没有全国标准,其他省份也没有相关标准,所以海南要创新,要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生物降解的地方标准。”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强化市场监督执法的闭环管理问题,海南省将从“严格生产准入”和“禁止岛外进入”两方面杜绝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利用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可追溯体系,推动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化和全闭环管理。

  “‘禁塑令’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身边人非常支持这个政策的出台。”在海口凤翔东路经营宾馆的朱先生说,海口应文明推动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也要促进更多人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更多地“拎起菜篮子、提起布袋子”,力促污染防治大升级。“我们也会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