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王茹 摄影报道)“人民币招谁惹谁了?上次看了商报报道商家拒收现金的事后,我也遇到了,怎么动不动就看到有店拒收现金?”海口的蒋女士向商报记者反映称,最近她跟朋友去海口上邦百汇城逛,看到有家饭店名为“687”,招牌十分显眼便被吸引了过去,结果到店一看,店门口光明正大的摆着“不支持现金支付”的牌子。她感到非常奇怪,问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不收人民币难道已经变成一种营销手段了吗?”蒋女士疑惑地说。

  商报记者来到蒋女士所反映的这家饭店了解情况,一进门便看到了两块立式告示牌,上面写着温馨提示:“进店客人请您着装整洁”、“不支持现金支付”。由于不是“饭点”,这家店显得有些冷清,只有几名工作人员在店里坐着。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家刚开业不久做创意私房菜的餐饮店,对于该店不收现金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

  为了解情况,商报记者拨打了“687”预约电话,了解为何店里拒收现金?接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老板的意思,现在该店只支持微信及支付宝的付款方式。记者追问为何不收现金时,这名工作人员表示,该店没有财务人员。“日后会支持刷卡的支付方式,但拒收现金应该是不会改变的。”工作人员说。

  移动支付的大潮下,一些商户拒收人民币现金损害消费者选择权,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诈骗,还有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由此带来不便……针对这些情况,2018年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整治。同时,央行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拒收现金的现象究竟为何屡屡发生?相关法律人士认为,虽然拒收现金是一种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的新锐商业模式,通过大量的宣传和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的发展有所助益,但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决定性的力量,更不应该成为商家营销的一种手段或是噱头。审视“拒收现金”的实质,是一种商业推广活动。在商业雄心的布局下,推动“拒收现金”、引导大众消费,固然是一件好事,如果无视法律、揠苗助长,则很可能沦为刺激违法的“温床”。

  对此情况,商报记者致电12345热线了解此类问题应归属哪个部门管理。12345热线工作人员表示,海口市工商局处理过此类问题。由于已过正常上班时间,截至商报记者发稿时未能联系上海口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商报记者将持续关注事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