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长为深具影响力的国际政商交流平台

  亚洲舞台 全球盛会

  南国水阔风纯,四海宾朋相聚。4月1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即将开幕,又到了“博鳌时间”。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20年光阴,博鳌亚洲论坛茁壮成长,成为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亚洲各国追求对话合作的最强音,一次次从博鳌发出;世界各国携手发展的智慧,一次次在博鳌诞生。对开放、合作、共赢的坚守,使博鳌亚洲论坛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从“亚洲的声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回望博鳌亚洲论坛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论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于对亚洲和世界各国共同命运的关切。

  20世纪末21世纪初,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尽,“亚洲模式”、亚洲崛起被人们重新思考,亚洲应该何去何从?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宣告成立。《博鳌亚洲论坛宣言》明确,坚信亚洲各国之间的对话、协调和合作,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亚洲内部、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亚洲各国政府、商业领袖和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层对话平台,在应对不断出现的全球性经济挑战方面,阐明亚洲的观点。

  从2002年首届年会聚焦“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的经济与合作”,到随后几届年会在“亚洲寻求共赢”探讨“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亚洲的新角色”“亚洲的新机会”,政界领袖、商界翘楚、学界精英纷至沓来,交流观点、分享智慧,探讨“亚洲方案”。

  “博鳌亚洲论坛迈出了发出亚洲声音的第一步,象征着亚洲合作和共识的新曙光。”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意义。

  凡事因胸怀而博大。在发展历史中,博鳌亚洲论坛立足于亚洲,但目光不限于亚洲,而是逐渐投向全世界,为全人类的共同议题发声。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在主旨演讲中,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2015年年会上,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并用四个“必须坚持”深入阐述了如何迈向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由博鳌激荡开来,迅速传遍全球,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与追求。在2017年,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战略。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共同命运 共同行动共同发展”……从经济议题到政治议题,从应对危机到寻求合作,从亚洲一体化到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内涵不断深化,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具影响力的“扬声器”和“麦克风”。

  激荡“博鳌智慧” 提出“博鳌方案”

  2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准确把脉亚洲和世界发展大势,通过搭建政商学对话平台,为各方凝聚共识、合作共赢提供了“博鳌智慧”“博鳌方案”。

  当世贸组织坎昆会议谈判失败时,提出“合作促进发展”、倡导“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当亚洲加快发展中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时,就“亚洲的新角色”“亚洲的新机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展开探讨;当近年全球化步伐受阻时,提出“直面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未来”,寻求共识……2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紧紧把脉亚洲与世界发展大势,献策中国发展,促进亚洲合作,推动全球共荣。

  开放、改革、合作,成为博鳌亚洲论坛频频出现的关键词,共同传递出希望能够维护多边主义,走共同发展道路,实现互利共赢的有力声音。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合作共赢生动范例。随之,“一带一路”也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的热词,无论是“一带一路最能提振信心”的经济报告,还是“一带一路:为全球化‘修路’”的论坛研讨,都为走共同发展道路“指路”。

  2017年,逆全球化声音在一些地区此起彼伏。当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布促进经济全球化宣言,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全球企业界,坚持推进市场开放、包容性增长和经济合作,确保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增长。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论坛搭建起参与海上丝路建设的合作平台,“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填补了中国-东盟地方政府交流机制的空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分论坛为世界岛屿经济体搭建起交流合作的桥梁……合作共赢,成为博鳌亚洲论坛最鲜明的特色。

  “显而易见,博鳌亚洲论坛对于亚洲乃至亚洲以外的相关国家和地区、组织机构等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多次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分论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岛屿研究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委员会联合主席詹姆斯·兰登说。

  “国际范”彰显“博鳌力量”

  博鳌上空,五颜六色的各国国旗迎风招展,浓浓“国际范”。

  20年来,每年论坛年会都有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大量外国现政要或前政要以及众多世界五百强、国内大型企业参加,主流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据统计,至今论坛已累计接待140多位中外领导人和7万多名中外嘉宾出席年会相关活动。

  著名学者、多次参与年会的郑永年观察到论坛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近几年,论坛已经从早期的以亚洲国家为主发展到越来越多的欧洲、北美等国政要、商人和学者参与其中。”

  走进广西举办亚洲旅游论坛,走进法国巴黎举办“2011国际资本会议”,走进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暨丝绸之路国家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也积极走出博鳌全球办会,进一步拓增了国际影响力,擦亮“博鳌”金字招牌。

  国际盛会连年定址举办,加上“非正式、舒适、和谐”的风格,让博鳌亚洲论坛具有了公共外交的内涵。2008年年会前在三亚举行的“最美国事活动”, 2011年年会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博鳌和三亚衔接举行,都是生动的体现。近年来,海南积极打造论坛“美丽乡村会客厅”,为“国际范”添了“田园风”,使休闲外交更加出彩。

  “历经20年成长,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型会议品牌。”曾以官员身份服务保障论坛召开,后又以学者身份连年参会的吴士存认为。

  举办大型国际盛会,需要良好的软硬件条件。省外办主任王胜回忆,在2002年论坛首届年会召开时,因缺乏大型办会经验,年会服务接待遭遇挫折。但此后,海南加强了组织和把控能力,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机制,同时也加强硬件接待能力建设,保障论坛顺利举办、健康发展。

  20年来,海南持续为服务保障博鳌亚洲论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博鳌通道、博鳌国宾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一线投入接待和服务保障人员1000余人,为论坛提供了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年来,作为论坛东道地,海南与论坛始终相互支持、配合发展、共同进步,已成为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王胜说,下一个20年,海南与论坛将迈入一个深度互动的新时期,海南也将谱写与论坛新型互动的新篇章,借助博鳌亚洲论坛成为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成果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