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市卫生局基妇股股长黎丽敏介绍,琼海市内有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公办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属社会办。“不得不说,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服务并没有做到位。”黎丽敏介绍,3家卫生服务站也曾经承担儿童免疫工作,但后来因为人员资质不够、管理不到位、隐患大,琼海市卫生局将儿童免疫工作收回全部放到2家中心来做。“政府目前的补贴有限,社会办社区服务站不被看重,1个站1年两三万元的拨款可能只够房租,站里的盈利只能靠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这部分自然被轻视。”黎丽敏说道。
据省卫生厅妇社处负责人介绍,从长远来看,优质的服务质量有助于建立社区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也有利于更深入了解、发现、掌握来自个体或群体居民多方面健康需求,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开拓服务市场。但由于我省社会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力量薄弱,在经营方式的选择上有所制约,导致过于重视医疗工作,而轻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很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
问题
3
七成靠租房常常“打游击”
房租上涨过快经常搬家,布点不稳定,影响居民就近就医及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据省卫生厅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基础设施、设备简陋。海南省7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为租用,租用面积占比64.65%。由于房屋租金上涨过快,房租开支过大,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点不稳定,影响居民就近就医及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海口市秀英区滨海社区卫生服务站2000年成立,在2013年年底完成了第二次搬家。“最早在海口汽车西站旁,后来搬到了金鼎社区,这次又搬来了西站对面。”该站副站长申娟妮说:“以我们在金鼎社区为例,2008年搬过去的时候30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1万元,后来房东涨价到每月3万元,2013年又通知我们要涨到每月4万元,迫不得已我们只能另找他处。”申娟妮说,当初在金鼎社区投入的30万元装修费用打了水漂,很多老客户也流失了。
而崔立军面临着更严峻的问题——无房可租可能导致关门歇业。崔立军的卫生服务站2009年建站面积180平方米,后因海口市对服务站标准提高,原址面积不够,2012年底搬到现在的板桥路,面积500平方米。可在2013年年底,房东突然要求崔立军年后搬走。“我们设站都是有划片区域的,如果在这片区域内租不到房子,我就只能关门了。”崔立军无奈地说道。
据海口市卫生局妇社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口市内房租价格增长很快,经统计,以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平方米租赁费30元左右,而现在每平方米的租赁费用已涨至80元左右。2009年,海口市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了房租补贴,房租按站350平方米、中心1400平方米,38元/平方米/月标准,自有用房补贴30%,租用房补贴60%。“但根据目前的情况,补贴无法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扛过房租上涨的压力。”该负责人说。
三亚市现有的社区卫生基层服务机构为15家,其中8家为租赁用房,10家用房未到达国家标准。
问题
4
设备技术提升难双向转诊只出不入
买不起B超、X光机等设备,很多病看不了,招不来患者。
除了人才跟不上,设备简陋也成了我省社区卫生机构的一条“短腿”。据了解,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且一次性购置B超、X光机等设备所需资金较多,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设备配置上很难达到标准要求。2009年全国城市社区人均专用设备费3.27元,我省只有0.1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5%。同期,我省乡镇卫生院人均专用设备费为11.92元,社区仅为乡镇卫生院的0.08%。
据了解,我省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协作机制,社区医生指导居民转诊到相应专科优势医院,公立医院医生将“日间手术”及术后病情稳定病人转到社区进行康复,希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的,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鼓励居民到社区医院就诊,海口市规定,凡是海口市城镇居民医保通一级医疗机构转诊至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可达75%和70%,比非转诊患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多5%和10%。
但现实中,双向转诊处于“单腿跳”的尴尬境地。据三亚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双向转诊形同虚设,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沟通不畅,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上级医院转诊危重病人,鲜见上级医院将康复期的病人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跟踪管理。
“我们这里一瓶生理盐水的招标价格是5毛钱,一个普通的感冒如果在大医院拿药需100元,社区医院可能只需20元。”申娟妮说,即便这样,很多居民仍然选择大医院,而不信任社区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问题
5
好医生好护士招不来留不住
“无编制、待遇低、没前途”等问
题成招人、留人迈不过去的门槛,往往沦为大医院的培训基地。
说起人才,恐怕是每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为头疼的问题。尤其对于社会办医疗机构而言,“无编制、待遇低、没前途”等问题成了招人才、留人才迈不过去的门槛。
在大多数社会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护人员工资以及保险等保障多数是靠投资人说了算,人员流动较大。
崔立军说,他的卫生服务站待遇和保障比较到位,但仍摆脱不了“大医院培训人才基地”的命运。
崔立军说,站里已经走了五六名护士,其中一半是在站里积累了工作经验后流入了大医院。据了解,我省有些社区服务站1年最多能流失10余名护士。
采访中,海口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全科医生坦言,在这里工作只是临时过渡,考到了相应资格证书后,会考虑到二级以上医院找工作。
据了解,目前省内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医护人员流动方向多是站与站之间,或者向更高一级医疗机构,很少有高水平医疗人员向下沉,这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水平难以突破。
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据2013年3月底的统计数据,全省城市人口291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内人数826人,而根据省编办核定的服务人口比例,缺编1502人。
问题
6
社区医护人员敲不开百姓门
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不知社
区医院“入户普查建健康档案”这一惠民项目。
“公共卫生工作中有一项要求,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普查,建立全民健康档案。现实中,陌生人来敲门,居民开门的实在是太少了,即便开门了,你想要居民的身份证号、体检表等信息,人家一般不会给我们。”记者在采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听社区医生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入户难,难于上青天”。
《2009-2011年深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描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而现实中的“守门人”很难敲开居民的门。
“下次不要来了!来了也没人给你开门!”琼海市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科长黎国才告诉记者,这是他和同事们上门随访时经常听到的话。这位曾经做过乡镇卫生院院长的老医疗人提起现在退休后作公卫工作的难处,不禁摇摇头叹口气。“市民有医疗需求时是主动就医,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则需要医务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这样就很被动。”黎国才说。
而申娟妮的一次上门经历让她至今心有余悸。一次到辖区内一位精神病患者家里作随访,不料对方竟拿着菜刀追出来。
崔立军坦言,基本公共卫生任务量大、有难度确是事实,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居民对入户工作人员不信任。服务站是姓“公”还是姓“私”?这个问题让社区居民对其产生了不信任感;而另一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哪些项目?是否免费?由谁来执行?市民对此知晓率并不高,政策宣传不到位亦是主因。
“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多做些宣传,让老百姓知道,我们上门服务是为了他们的健康。”采访中,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据了解,由于公卫工作难做,曾经有部分社区卫生机构通过居民健康档案造假,来减少日常工作成本,骗取政府补贴。尽管监管部门加大了检查力度,造假仍然无法杜绝。(本报海口2月24日讯)
我省居民可在社区医院享受的免费公共服务: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