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4月23至26日,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三亚隆重举行。大会旨在通过对这些议题的阐述和讨论,再次突出强调旅游业对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人类和平及相互理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014世界旅游旅行大会4月24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旅游度假区盛大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出席。[详细]
来自全球62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旅游管理部门高层人士和全球知名旅游组织与旅游企业精英,讨论当前世界旅游业中的热点话题。[详细]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人
五指山市是有名的“翡翠山城”,五指山市热带雨林、卧龙山、太平山瀑布、琼鹦歌岭、仙龙洞 、黎苗民族歌舞长廊、木色旅游度假风景区等风景名胜。
五指山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山地花园,加强五指山生态市建设,保住了“海南之肺”,为全省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做出了贡献…[详细]
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这种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现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详细]
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是从儋州民歌演变过来的,起初产生在西汉,发源于儋州北部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儋州调声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现形式,曲调层出不穷。[详细]
黎族打柴舞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打柴舞有一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是有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组成。舞者跳入木棍中,跳跃、蹲伏。[详细]
临高人偶戏
临高人偶剧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临高人偶剧的最大特点是人偶同台,演员与木偶同扮一个角色,表演有时以偶为主,有时以人为主,演员的唱做念打饶有风趣。[详细]
昌江黎族泥条盘筑法制陶技艺
海南岛制陶有悠久的历史,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大坡地区至今保留着原始制陶———泥条盘筑法,在黎族居聚地区的史前遗址中,都发现了陶片,在文献中也不缺乏记载。[详细]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由黎族棉纺织工艺、麻纺织工艺及缬染工艺合并而成。黎族服饰是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的结晶,历史上曾是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详细]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在黎族润方言、哈方言等方言区,发现有人还可识别可制作树皮布的树木,有的家庭还能够制作树皮布以及衣、帽等,树皮布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详细]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在保亭、昌江、东方等黎族聚居地区,至今还有一些老人掌握着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技术。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钻火板,一个钻竿和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详细]
黎族三月三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兰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乐器来欢庆佳节。[详细]
东山羊自宋朝以来就已享有盛名,并是“贡品”,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肥而不腻、食无膻味,且滋补养颜防湿热,具有膘肥皮薄肉嫩无膻及皮下脂肪适中、肥而不腻、汤味浓稠乳白、气味芳香、味道鲜美、营养滋补和美容之特点。
产于万宁镇一带海中,膏满肉肥为其它蟹种罕见,特别是其脂膏,金黄油亮,尤如咸鸭蛋黄,香味扑鼻。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最常见食法是清蒸,蘸以姜醋配成的调料,原汁原味,美在其中。
海南农村不少地方,每逢入屋和孩子满月等喜事,都要送一筐或一担燕稞以示祝贺。 海南燕是海南著名的风味小吃,俗称“薏粑”。
“海南传统四大名菜之首”。在海南素有“没有文昌鸡不成席”之说。海南人吃文昌鸡,传统的吃法是白斩(也叫“白切”),是中国最佳食用型鸡种之一,最能体现文昌鸡鲜美嫩滑的原汁原味。
又名椰子船,在海南的文昌等地,食用此种以椰子肉为底的船形小食品,是当地人民祈求幸福的象征,也是宴请贵宾和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椰子饭做法独特,风味别具一格,实为难得的天然食品。
海南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流传历史久远,而且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征吉祥长寿的珍品。入夜,酒店、食店及临时设档的大排档组成一条颇为壮...
采用天然新鲜的椰子肉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去皮、清洗、切割成形、蒸煮、炮制、烘干等技术工序制作而成多层严格的生产技术工序制作而成。呈三角形状、精白均匀,具有椰子肉特有的香...
俗称“番鸭”,是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而又以该镇加祥街一户丁姓居民饲养的番鸭最为出名。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
海南清补凉是风靡热带海南岛的特色冰爽甜品。海南清补凉主要是以红豆(绿豆)、薏米、花生、空心粉、椰肉、红枣、西瓜粒、菠萝粒、鹌鹑蛋、凉粉、椰奶等多种配料炮制而成的冰爽解渴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