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午,18岁的邹永铭接到了中央司法警官学校录取通知书。看着儿子手里捧着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谢大姐感慨:“大家都说这孩子能考上大学简直是奇迹!”
有着同样心情的家长不止谢大姐一人。今年高考,海南保亭中学5名学生突破700分,最高分746分(比去年最高分高出59分),超过一本线的考生有56人,比去年增加16人;超过二本线的140人,比去年增加33人。而在3年前,这所学校考上一本线的学生不超过10名。
由于优秀教学资源集中化日益严重,和海南省很多偏远市县中学一样,保亭中学也面临优秀生源流失的困境。每年全县中考前二十名都会流失到其他中学,大多数高一录取学生分数都在40分以下。
在这样的生源质量下,保亭中学从2010年以来高考本科生人数在逐年递增,甚至创造了中考23分(中考满分为82分14星),高考622分考上一本的“差生奇迹”,在全县传为美谈。
从中考23分到高考622分,这样的“差生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记者探访发现,“差生”高考突围的背后是学生、学校与老师三方齐心协力创造的奇迹。
差生创“奇迹”
3年前,邹永铭中考考了23分。中考23分是什么的成绩水平?保亭中学校长伍四明向记者解释,只要试卷上写对名字就算2分,4个科目就是14分,加上体育3分是17分。“如此可见,23分是你在试卷上写了名字,乱填了选择题,就可毫不费力达到的分数。”
邹永铭从小贪玩散漫,从小学起成绩就排在中下游,初三时父母因工作原因,将他送回三亚亲戚家寄养上学,更加剧了他的恶习,抽烟、逃课、喝酒,是别人眼中典型的“坏孩子”榜样。
上了高中后,这位男孩突然“觉醒”,主动向父母提出寄宿学校,开始自主奋发学习。
邹永铭说,上高中后,老师不再按照成绩排名区别对待学生,对待他这样的差生也非常有耐心,自己也慢慢融入了这种轻松、协调的学习环境。
同样“觉醒”的不仅只有邹永铭,还有很多落后在中考起跑线上的学生。如梁爽,这位因沉迷网络小说中考考了33分的差生,也同样感受到了学习的迫切性。
“不能因为自己曾是差生就破罐子破摔,我的背后有着众多人的期待”邹永铭说,自己能从中考23分到高考622分,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三方在背后齐心协力创造的“奇迹”。
“慢步奏”教学
在一所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备受关注,而成绩差的、调皮的学生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对于保亭中学的老师来说,每一名学生都是充满希望的太阳,只是升起的时间有早有晚。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升学率是考核一所学校质量的根本。“我们既不是名校又地处偏远,每年中考的前十名都留不住,有时候还没考试就有人来挖学生了。”面对优质生源流失的困境,保亭中学也在思考探索新路子,从课堂效率、学校管理、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试图倒逼出一条突围改革之路。
“或许我们在近一两年内不敢言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我们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考上大学的潜力,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每一位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的行动当中。 “教师要改变坐井观天的观念,主动走出去多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奖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长期如此,孩子们会越来越自信。”副校长王生说。
这些以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观念重构的教育思想,使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学生符钦欣说,刚进校时她基础较弱,学习成绩排名靠后。为鼓励她,老师经常主动引导她参加各种活动,让她自信心逐步提升,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一鼓作气,考出了730分的好成绩。
“很多重点高中教学讲究一个字‘快’,通常在高三前就上完了所有高中课程,而我们不同,我们走的是慢路,只能慢慢来。”负责高三教学组的副校长王生说。
讲究“慢步奏”是保亭中学的一大策略。在面对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保亭中学采取的是完全区别于重点中学的教学办法。
改革出新意
教育是民生根本,却也曾是保亭发展之痛。近年来,保亭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教育发展却一直裹足不前,各项考核指标仍位居全省下游。
为促进教育改革,保亭采取了向全国公开招聘教育管理人才、与武汉开展教育帮扶、推进“九大工程”提升教研质量等等一系列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保亭的教育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去年保亭中学面向全国高薪招聘了一名副校长和一名教导主任,吸引教育管理人才和名师。他们的到来,给保亭教育管理带来了一股新风。
保亭中学副校长王生,曾在广州市北大附中高三组任教多年,拥有32年的丰富教学经验。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实行全校学生错时下课,分时进餐。
保亭中学全校共有近3000名学生,80%为寄宿生,而全校食堂窗口不到30个,每天下课后,学生争相插队打饭,造成食堂秩序混乱,反而耽误了午休时间。为此,他将整个高中的各年级实行错时下课,每个年级相隔十分钟。就餐乱象迎刃而解。
“一切要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鲜红的标语醒目地贴在保亭中学的教学楼,成为了这所学校所有老师谨遵的职业第一守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