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琼剧“邂逅”潮流说唱,黎陶织锦“碰撞”咖啡滑板,三亚创新文化形式,让行走的“文化馆”走进群众身边,绘就了一场全民共享的文旅盛宴。6月2日,由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主办,三亚市公共文化中心、三亚市文化馆承办,为期5天的三亚市第三届“清凉一夏”文艺生活周暨文化馆服务周活动圆满收官。

广告

  活动采用“1个主会场+12个分会场”全域联动模式。主办方在免税城、商业综合体、景区酒店等公共空间打造“流动文化舞台”,推出十二大主题、百余场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独具三亚特色、全民参与的多元文旅盛宴。据统计,活动吸引了约10万人次现场参与,线上关注量超200万次。这不仅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也为三亚夏季文旅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催化剂”。

  (一)“艺”起来,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端午期间的三亚大悦城广场热闹非凡。5月30日晚,一场纳凉音乐会在此举行。街舞、情歌串烧、DJ摇滚轮番上演。海南方言说唱、琼剧表演、疍歌对唱等本土特色节目也精彩呈现,让市民在转角处邂逅艺术之美,感受城市文化的温度与活力。

  “这是我第一次在文化馆外的舞台唱歌。”65岁的文化馆学员罗锦秀表示,“现场氛围让我放松下来,能把音乐更好呈现给大家。参加公益培训还能登台展示,非常开心。”

  音乐不停,人流不息。几个小时的演出,吸引着过往市民纷纷驻足欣赏,不少人举起手机,记录下转角遇到的“惊喜”。

  现场还围绕“传统与潮流交织”核心主线,巧妙串联起非遗展演、潮流艺术、环保创意、亲子互动等十大沉浸式体验区,在这里,非遗展演与潮流说唱同台竞技,汉唐婚礼的古韵与街头滑板的活力激情碰撞,咖啡师手冲教学现场更是香气四溢。

  不仅如此,环保时装秀、黎村苗寨集市、手工 DIY 超市等特色活动也依次开启,打造集文艺氛围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文化消费场景,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的体验需求。

  市民王先生感慨道:“这种形式特别好。来商场不仅可以逛街,还能看到每天不重样的文艺表演,我们的业余生活真是越来越精彩。”

  (二)“活”起来,流动的“文化馆”走进百姓生活

  舞台艺术引人入胜,“流动”的非遗体验同样受欢迎。6月1日,三亚市文化馆联合三乐旅游铁路打造的“移动非遗馆”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

  “凤舞九天”主题列车穿行于椰林海岸间。车厢内,黎锦装点空间,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现代列车与传统技艺交织,为游客开启非遗文化奇妙之旅。“列车在风景中行,风景在车厢里,体验太赞了!”一位游客表示。

  服务宣传周期间,“流动文化馆”还将非遗场景带到城市街头。大悦城主会场推出黎村苗寨集市,非遗传承人进行讲解、展演,市民可体验团扇制作、椰雕等。1号港湾城国潮文化嘉年华则提供汉服妆造、黎族服饰体验、茶文化等活动等。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突破场馆限制,在免税城、商业综合体等公共空间打造“流动文化舞台”。街头音乐SHOW、沉浸式剧场、“移动非遗馆”等项目将文化服务延伸至城市角落,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让流动的“文化馆”,以更多样的方式走进百姓生活,展现本土文化魅力。

  “此次活动既是服务效能的集中展示,更是文旅融合的新起点。” 三亚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馆还面向市民游客在本馆、各区及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美术、演唱、书法、拉丁舞、古筝等195门公益课程,共培训学员4455人。未来,文化馆将持续优化免费开放、公益培训等惠民工程,让文化服务惠及更广泛的群体。

  (三)“宠”起来,城市暖心服务获赞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暖心服务同样贴心。5月31日,2025年三亚市龙舟公开赛火热开赛。三亚河上鼓声震天,一艘流动的“惊喜闪送车”沿河岸为汗流浃背的市民游客送上万份“清凉礼包”,贴心举措获赞“太及时、又贴心”,成为烈日下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刚从观赛人群中挤出的广州游客张先生,迫不及待打开礼包使用便携风扇。“三亚服务太贴心,将‘宠粉’二字落到了最细微的需求上。”他擦着汗展示防暑用品,难掩兴奋。

  不仅仅只在龙舟赛场。作为服务周活动之一,端午假期(5月31日-6月2日),三亚市文化馆准备的上万份内含防蚊喷雾、便携风扇、清凉贴的“清凉礼包”,还通过机场定点派送、景区流动发放及城市主干道“惊喜闪送车”精准送达游客集散地,为市民游客送上这份充满鹿城温度的“意外惊喜”。

  “通过精准捕捉游客在高温场景下的需求,我们希望以‘小礼包’传递‘大关怀’,让市民游客在参与民俗活动时,同步感受城市的温度和服务。”三亚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把此类“微服务”纳入常态,推出更多融合本土特色的“服务+文旅体验”礼包,让“宠粉”成为三亚持续的城市气质,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在这里,了解海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海南官方微信(xinlangh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