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龙一号”建设现场。 刘玄 摄“玲龙一号”建设现场。 刘玄 摄

“与传统核电技术相比,‘玲龙一号’具有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非能动的特点,安全性高,建造周期短,部署灵活。”6月28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昌江核电站,在“玲龙一号”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玲龙一号”)建设现场,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建新向采访团介绍了“玲龙一号”自主创新技术的场景应用。

  2021年7月,“玲龙一号”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基于中核集团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经验,通过十余年自主研发,具有中核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堆型,是继研发推出先进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后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在项目现场,海南日报记者看到,相比正在建设的“华龙一号”二期机组,“玲龙一号”的占地面积只有它的三分之一。“‘华龙一号’重点在于发电,而‘玲龙一号’则是要打造一个‘样板间’,展示自主创新成果。两者的设计用途侧重点不同。”陈建新介绍。

  “在多用途方面,‘玲龙一号’还瞄准了分布式清洁能源,在供电的同时满足海水淡化、区域供暖/冷、工业供热等多种用途,适用于园区、矿区、高耗能企业自备能源等多种场景。”陈建新说。

  当前,“玲龙一号”各项建设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已完成70%的土建工程量,安全、质量、进度总体受控,将于年内迎来压力容器吊装、穹顶吊装等重要工程节点。”陈建新介绍。

  6月15日,“玲龙一号”反应堆压力容器与蒸汽发生器组焊顺利完成,形成了玲龙之“心”,这是核电站核心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反应堆冷却水需要‘就地取材’,选址在海边能有效利用丰富的海水资源。”陈建新说,“‘玲龙一号’的建设还具有自主品牌‘走出去’的重要示范价值,未来我们将利用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利好,把‘玲龙一号’推广到更多地方。”

  蔚蓝的海面上风平浪静,项目建设现场却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未来的清洁能源潜力值得期待。

  据介绍,“玲龙一号”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可满足52.6万户家庭一年生活所需,每台机组每年发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万吨,种植树木750万棵,这将为海南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清洁能源示范岛提供强劲支持,助力海南在全国率先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