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海南|新闻|旅游|广告服务|惠购|公益

|注册

新浪海南> 资讯 >海南资讯>正文

建省25周年历程:1990 探索海南特色发展路数

来源:南海网2013年4月16日【评论0条】字号:T|T

1990年11月7日,海口市邮政局解放路西门子交换机7000门程控电话工程通过初步验收。这标志着海口市进入数字化程控电话的新时期。(本报资料图片)  1990年11月7日,海口市邮政局解放路西门子交换机7000门程控电话工程通过初步验收。这标志着海口市进入数字化程控电话的新时期。(本报资料图片)

  1990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的第三年。

  这一年,海南的脚步更趋沉稳,循着一条稳健、求实的思路,不急不躁、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锻造起飞之翼。一边探索发展路数,一边加快发展步伐,在摸索中逐渐走出一条有海南特色的办经济特区的路子。

  这一年,一个崭新的海南在崛起!

  评述

  消除疑虑 特区迎来灿烂前路

  进入90年代,特区人更加关注大特区的前途命运。

  过去一年国内发生的政治风波虽然已经平息,但人们仍有所担心:改革开放的政策会不会变,特区还能不能“特”下去,海南真的会更好?

  所有的一切疑虑,很快烟消云散。

  1990年1月13日,在万宁兴隆康乐园大酒店举行的新春团拜会上,省委书记许士杰说:“送走银蛇迎来金马。新的一年将是海南迈步前进的一年,海南的形势将会更好。”

  许士杰在畅谈1990年海南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时说,海南的1990年肯定会更好。我们将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在打基础中前进。

  2月1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海南考察。宋平在听取中共海南省委领导同志的汇报后,肯定了建省以来的工作成绩,赞扬了海南省委提出的“用政策,打基础,抓落实”的发展方针,希望把海南经济特区建设好。

  5月12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中央关于兴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在海南实行的各项政策不变。海南省吸引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开发,党中央和国务院是支持的。海南要通过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开发,改变经济比较落后的面貌。

  江泽民还就进一步办好海南经济特区提出了意见,要求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落实中央给予海南的各项政策,要认真搞好特区总体规则,分步组织实施。海南特区建设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海南的优势,从海南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海南特色的办经济特区的路子。

  总书记的指示,极大鼓舞了600多万海南干部群众。拨开笼罩在心头的阴霾,大特区人看到更灿烂的前路。

  调整完善体制 探索适合海南的发展路数

  这一年,海南的脚步更趋沉稳。大特区人拿出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跨步向前,不断探索更适合海南的发展路数。

  一度濒临破产的海口罐头总厂,1986年,在劳动、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出台开发新产品的奖励条例,39名在开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消化引进设备等方面的有功人员,相应得到按规定提取的奖金30万元。

  1990年2月,海口市工业部门经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同意,制订了《海口市新产品开发成果奖励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开发新产品实现利润百万元者可得5万元成果奖。

  科技重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有人认为,“海口市的规定是在为海口罐头厂的错误做法提供合法依据。”更多人称赞,“科技重奖,较好地解决了脑体倒挂的问题,是放胆发展生产力的果断措施。”

  海南日报退休干部王国雄回忆说,针对此事的报道《30万元科技奖该不该发?》一文刊发以后,引发了一场全省有关“科学技术的价值如何衡量”的大讨论,海南日报都给予了客观报道。经过统计,报社一共收到省内外1000多封读者来信,认为科技奖该发的占到97.3%。省监察厅经调查后,公开表态支持科技重奖。海口市委也正式发文,肯定了王光兴的做法。

  在科技重奖的促进下,1990年,海南工业的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得到了迅速长足的进步,共开发主要新产品125种,其中具有国际领先地位和国内先进水平的18种,新产品增加工业产值9800万元,税利1900万元。

  这一年,海南在发展路数上默默地进行着更多的探索……

  4月29日,位于海口港澳开发区的南殷鞋厂荣获“加工贸易保税工厂证书”,这是海口海关批准建立的第一家保税工厂。

  为了给国内外投资者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8月4日,海南省投资促进委员会正式成立。

  面临种种发展机会,面对种种发展选择,海南从一开始就努力寻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子。9月13日,海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际咨询委员会在海口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到会的40多名中外人士表示,要致力于创造一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进行的“海南模式”。

  助推海南开放 全国率先实行“落地签证”

  这一年,在中央给予海南的诸多扶持政策中,在全国率先实行的“落地签证”政策是影响较深远的一项。

  新建省和大特区效应,吸引着人们纷纷前来考察、旅游、寻求各种机遇。尤其海外华侨回琼旅游考察,美国、日本等国家也纷纷组团前来商务考察,带动了海南旅游市场。

  1988年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投资开发建设海南岛的规定》:从当年6月起,对到海南的境外客商和旅游、探亲人员的入境实行“落地签证”的办法。

  由于种种原因,落地签证政策在前两年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时任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签证科副科长的文武斌回忆说,“当时两个口岸有8个工作人员,但入境人数很少,有时整整几天也等不到一个人。”据统计,1988年,全省办理口岸签证的人数仅249人,到了1989年也仅有375人,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驻外使领馆、国外航空公司大都对这一政策不了解。

  1990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海南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对落地签证政策执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予以明确。

  1990年7月,国务院特区办、外交部、公安部、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出《关于落实可在海南海口、三亚口岸就地办理入境签证的通知》。《通知》明确,与我国有外交关系或者官方贸易往来的国家或地区的外国人,因故来不及办理来我国的签证,而购买直抵海口或三亚的飞机票时,可按规定在海口和三亚两口岸办理入境签证,停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天。

  由此开始,海南率先在全国实行“落地签证”制度,极大地方便了境外客人进入海南,促进了海南旅游的发展和国际知名度的提升。

  特区省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使海南在对外开放的各个环节享受了许多独有的政策,也为此后的26国旅游团队免签、航权开放等政策奠定了基础。

  清醒认识“冷”与“热” 全面加快发展步伐

  这一年,由于宏观形势的变化,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的热潮有所消退。资源丰富、地理优越、政策优惠等有利因素也不少,但要想真正实现这样大跨度的飞跃,海南人深感步履之艰难。

  对于这一切,海南的决策者们有着清醒的认识。唯其如此,他们能够保持冷静,遇“冷”而不失信心。省委书记许士杰一再告诫海南各界人士:要看到海南的困难和不利条件,认真加以解决和改变,仅仅“热”上一阵,是建设不好海南的。

  充满激情但不冒进,满怀理想而不狂热。决策层的这种明智的姿态影响着众多的海南人。这一年,海南全面加快了发展步伐,有了更多的第一:

  海洋大省有了第一艘远洋万吨级巨轮;第一家保税工厂获准成立;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动工兴建;第一辆微型轿车开发成功……

 [1] [2] [下一页]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海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