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当中孩子考上大学的一大堆,个把月就掏出上千块钱礼金,负担不起啊!”“家里这么困难,还办啥酒席!”“我们就亲戚朋友聚聚,也就是高兴一下而已!”每年一到高招的季节,海南很多地方都会见到很多家里摆酒席庆祝子女考上大学。可这办酒席的人家有他办的想法,去喝酒的人也有喝酒的想法,有的办酒席想借机凑点学费,有的也就图个喜庆,有的礼金扎堆给,给太多了负担不起,有的家里太困难了就不兴这个了……各有各的盘算,各有各的苦恼,这升学宴是办还是不办?办了又该咋办才合适?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龙风
“升学宴”蔚然成风
贫穷人家也大摆酒席
7月25日早上8点左右,儋州市新州镇长塘村一户姓林的人家家里摆了四五十桌的酒席,宾主们热热闹闹地在喝“喜酒”。这家不是有人结婚了,而是在办一场“升学宴”。林家有一个女儿考上了东北的一所重点大学,这是家里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这里和中和镇接壤,因为交通闭塞,在这座村里,村民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耕作,贫穷成了村里挥之不去的印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家长们的夙愿。而考上大学走出去,成了一种判断子女是否成才的标准。上大学意味着孩子找到一条出路了,更意味着将来家境可能改变。考上大学成了家里一件天大的喜事。
那一天,林家的亲戚早早地就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了,因为家族大,亲戚多,所以这家人才摆出这么多桌酒席。酒席上,除了亲戚外,就是户主的朋友和小林的同学。
这家酒席办过没几天,离这家不远的另一户人家也办了,只不过这家家族小亲戚少,所以没有摆那么多桌。
在那一带地区,几乎只要哪家有人考上大学就得办酒席,甚至包括专科学校,但现在随着考上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门槛”也就提高了一级,至少得是本科学校,可不变的还是“办酒”的风俗。
新州镇只是这种社会风气的一种缩影而已。在儋州、临高以及省内的其他一些地方,“升学宴”已经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
在一些穷困的地方,有的家庭是借钱帮子女完成高中学业的,考上大学,学费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天文数字”,有的都快赶上他们大半年的收入了。但即便这样,只要家里有人考上大学就要坚持办酒席,而且还得隆重对待。
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的符燕冲家也有孩子考上大学,因为丈夫已经过世,她只准备叫亲戚来简简单单热闹一下就行了。而在符大姐的印象中,他们那边的人只要有人考上大学都要热闹地办酒席,普遍都得三四十桌。
办酒的人想筹学费
喝酒人频掏礼金心里嗷嗷叫
其实,办酒席在这里除了是一种风俗,在临高和儋州一些穷困的乡村地区也成了一种筹集大学学费的方式和亲朋好友互相帮忙的一个“平台”。
儋州新州镇长塘村的小林说,那一次办酒席她家花了1万多元,收回来的礼金也差不多这个数,少的就给50元,多得就给100、200元。林家办的这场酒席虽然未筹到学费,但也算没有“倒贴”。
在临高波莲镇等一些乡镇,有的农村穷困家庭没钱办酒席,他们就跟那些肉贩、菜贩先赊账,待置办完了酒席,再把钱还给人家,而还出去的钱就是从亲朋好友那边收过来的礼金,还完钱剩下的就是“赚”的。而这种情况还得是家里亲戚多,经济条件好,给的礼金多,才有可能筹到点学费。临高中学高三毕业的小王说,她一个同学的朋友几年前考上大学,摆了一场酒席收了几万元的礼金,大学学费的问题完全解决了。
这办酒的人有他的想法,可这喝酒的人就未必喝的开心了。
吴峰家住临高县城,是临高的一位政法机关工作人员。吴峰记得前些年,在临高只要有哪户人家有孩子考上大学了,而且还是普通的大学,有的甚至是大专,都要在家里办酒席,请的不仅是亲戚、朋友,有时候是全村人几乎每户都请到,家里摆三四十桌的酒席,都快赶上结婚宴了。
吴峰说,有时候一个村子考上几个大学生,个把月时间内就要拿出数百元、上千元的礼金,对于不少家庭来说还是存在困难。往往是有人请吃酒席,但却在犹豫,不去不给面子,去了又得送礼金,普遍都是100、200元,所以很多人实际上在吃饭的时候并不畅快,吃完了就私底下犯嘀咕“这么多钱一下子就从口袋里掏出去没了。”
家住乐东黄流镇孔汶村的刘先生,7月22日到28日,连续参加了7场朋友家孩子的升学宴,一次200元,一个礼拜内1400元钱就没了。让刘先生不解的是,考上好大学他也乐意陪着高兴一下,可考个大专也要办,这让他有点觉得是在“借机敛财”。
办酒也要有度
少部分亲朋聚聚就可以
家里有人上大学,摆酒席为了庆贺或为了凑学费,这在儋州、临高和海南其他一些地方都存在。那么这酒席要不要办?怎么办才合适呢?
家住儋州市那大镇的李叔已经年过半百,自己没有子女考上大学,但是这些年来,他已经记不清参加了多少场“升学宴”了。在李叔看来,摆酒席这种方式,只是为了一个宗族的人一起热闹一下而已,借助这样的机会团聚一下,只要不是为了搞大排场“装大户人家”,去和别人攀比就行。而摆酒席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可以在酒席上祭祀祖宗,告诉祖宗,子孙有出息了。
考什么样的大学适合摆酒席?这个问题李叔也有自己的看法。李叔说,前些年考大学难,有人考上大专就高兴得不得了,也要办酒席。但现在,每年村里都会出几个大学生,渐渐地那些考本二线以下学校的孩子就不会办酒席了,因为上了一般的学校,也并没有多大的光彩。
吴峰的想法和李叔一样。六年前,吴峰的大儿子考上一所国防重点大学,但吴峰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宴请客人为儿子庆祝。吴峰说,那时候,他只是让兄弟姐妹一大家子的人一起到他家,围成几桌一起简单吃顿饭就这么过去了。明年,二儿子又要考大学,吴峰说他还没想好要不要请亲戚,即便办了也坚持这么做。
临高中学高三语文教师甘广洲也是地地道道农村出生的。甘老师说,临高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也都是农村考上来的,在临高教书六年,甘老师也深深体会到这里的农村培养一个孩子上大学不容易。
“上大学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件很光彩的事,只要不铺张浪费就行了。”甘老师说,他也去参加过一两个学生家的“升学宴”,都是学生的亲戚和他们父母的好朋友,就在家门口弄一两个大灶,做一些农村的家常菜,形式简单,而且氛围又很浓厚,一大家子难得高高兴兴一场,遵循风俗习惯,没有办得太过,这也无可厚非。
办不办酒不重要
村口挂对联庆贺更有意义
“秀艳长安军学从医先及第,菊开金榜杏林出色后扬名”“木笔长南疆直向苍天抒壮志,丽花开海外敢将大地换新装”……每年高考的提前批、本一批和本二批录取工作开始后,走在儋州的很多村庄,都会看到挂在村口的横幅和对联,这些横幅和对联都是为了庆祝村里又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也让村里脸上有光。
儋州市东成镇红山村委会大榻村今年考了7个本二批以上的大学生,也都被录取了。村里便组织帮忙在村口挂了7个横幅和7副对联。“考上好大学很光荣,那怎么办呢?我们就挂横幅庆祝一下。”陈焕安说,村里有人考上好大学,是村民家的喜事,也是村里的喜事,村里也有光,挂横幅也是为了表示一下光荣,同时让村里的其他小孩也看一看,以这些考上大学的孩子为榜样,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他觉得这样就足够了。
吴木丽今年考了730分的好成绩,已经被安徽大学录取了,“表彰”她的横幅和对联,和村里另外一个考上军校的学生一起挂在村口的村门上。木丽家境也困难,父母还在为她的学费问题四处借钱。
木丽被录取后,家里也仅仅是把几家至亲叫过来随便热闹一下而已。木丽的父亲吴冠春说,要真大办一场酒席得花好几万元,他家条件不允许,孩子的学费都还没解决,就没必要去花心思张罗酒席这事。吴冠春说,按村里的习俗,喝酒给的礼金少,一办就得办两顿,很多人都是携家带口来喝酒,收回的礼金寥寥无几,花出去的钱却够一两年的收入了,“亲朋好友想帮帮不上,我省去办酒这个钱,他们也省去礼金钱。”
大榻村因为没有水利渠,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都是靠天吃饭,没有什么富裕的家庭。和木丽家一样,其他几家考上大学的孩子家里也没有张罗大操大办酒席。村支书陈焕安说,村里一个孩子考上大学,那全家就操劳得要命,他觉得酒席办不办不重要,甚至没必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适当摆酒庆祝一下,家里困难的家庭还是先想办法把孩子的学费问题解决了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