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的“迷药”入室抢劫网传的“迷药”入室抢劫
微信上流传的迷药偷孩子的人贩微信上流传的迷药偷孩子的人贩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传谣”和“辟谣”也成了近些年网络上常见的现象。种种谣言中,不乏有关迷药的内容:“闻一下就倒”或者被人“拍了下肩膀”“摸了摸额头”就失去意识,之后惨遭骗财骗色等等。迷药真有这么“神奇”么?

  网上流传的两则谣言

  迷药偷小孩?

  迷药抢劫?

  失去意识?

  精神恍惚?

  被下药说出银行卡密码?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公安派出所的紧急通知”,称有一批犯罪分子,拿着人口或计生普查表,到居民家中让填写表格或问答,居民在拿到表之后的一两分钟内就会晕倒,犯罪分子便乘机偷走家里值钱的东西,甚至还会把孩子带走。这则消息发出后,不少人纷纷转发,并表示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谣言一

  卫生部门:近期未安排普查,市民可拨12356咨询

  省卫计委基层指导处处长黄少强告诉记者,近期我省并未安排普查员去居民家普查,目前也没有开展计生普查工作的计划。他表示,如果遇到消息中提到的冒充普查员的犯罪分子,市民可以先查看其是否有工作证,另外,也可以看看是否有卫计委下发的调查通知。此外,还可以拨打12356阳光计生热线进行咨询。

  谣言二

  “见到这俩人坚决远离!不要给开门!!立马报警!!大家相互转发呀!!!!请记住这俩人面相,敲门送平安福(符),其实是迷药偷孩子的畜牲!动动手指吧!让她们绳之以法!”1月10日,海口某微信公众账号发布一则消息,称照片中的两名女子以送平安符为名,用迷药将居民迷倒,然后偷走孩子。截至昨日下午5时许,这则消息的阅读量已达到4万余人次。

  公安部门:

  未接到过此类报案,初步判定属谣言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早在去年11月,这条消息就已经在成都被大量转发,成都警方曾辟谣称并未接到此类报案。记者进一步检索发现,“迷药偷孩子”的消息在辽宁、山东、河北等地均有流传,照片文字基本雷同。

  昨日下午,记者从海口公安部门了解到,目前警方并没有接到过此类报案,初步判定上述消息属于谣言。

  记者走访:

  海口市面上未发现有迷药出售

  上述两则谣言中,一个共同的元素就是“迷药”。据了解,迷药分为口服、肠胃吸收、喷雾、注射、挥发、香烟等类型,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出售的物品。

  近日,记者走访了海口多家药店,询问是否有迷药或类似的药物,店员均表示没有。“这种东西只有医院或者化学实验室里才有,我们药店是不让卖这种东西的。”一家药店的售货员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来到博爱南路及附近的化工用品批发商行,询问是否出售迷药或带有迷惑性的化学产品,店家均表示没有。

  在龙昆北路及海甸岛的一些成人用品商店,店主也纷纷表示,店内并没有迷药或类似产品。

  海口警方:

  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迷药”案件

  迷药真有这么“神奇”么?记者就此咨询了相关专家。

  海口公安局刑警支队政治处主任黄向军从事刑侦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根据他的经验,迷药不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海口警方也没有真正接触过“迷药”案件。

  黄向军介绍,现实中,一些财物被盗的受害人报警时,会有类似遭遇“洗脑”、被犯罪分子下药“控制”的描述,但警方随后调查发现,这些描述往往只是受害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编织的谎言。“比如有些诈骗案、抢劫案,受害人由于贪婪或者好色上当吃亏了,不好意思承认,就谎称是被人用迷药迷晕了。”黄向军说。

  黄向军告诉记者,上述两则谣言中提到的“迷药”应该是非接触类麻醉药物。据了解,非接触类麻醉药物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乙醚——一种麻醉药剂,通过空气吸入就能使人昏迷。

  “乙醚的气味比较怪,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常人很容易辨别出来,而且乙醚的挥发性很强,需要储存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浓度不是很大的话,很难致人昏迷。”黄向军说,除非用带有乙醚的手帕或纸捂住受害人的口鼻才有效果。

  黄向军介绍,现实中确实有犯罪分子使用化学药品弄晕受害人进行犯罪的案例,但“弄晕受害人”和“控制受害人的意志”是两个概念,而且不接触身体就迷晕对方甚至控制对方意识,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完成,“将乙醚在人眼前一晃,就把人晕倒了,这个可能性不大。”

  志愿者体验“闻乙醚”

  为了验证乙醚的效果,记者从海南某高校化学实验室拿到一瓶无水乙醚,并找来一男一女两位志愿者参与试验。

  志愿者:小军(男,25岁,化名)

  丽丽(女,24岁,化名)

  试验时间:1月13日下午

  试验地点:宽敞且通风较好的室内

  无水乙醚密度:0.7130~0.7150g/mL

  试验剂量:100ml

  试验过程

  志愿者没有晕倒,但出现头痛、无力等不适症状

  刚靠近瓶口,记者就闻到了无水乙醚散发出的刺鼻气味。

  试验开始,首先将50ml的无水乙醚倒在一个口罩上,然后在两名志愿者的面前扇动,志愿者则保持正常呼吸。持续约5分钟后,无水乙醚已经挥发得差不多了,试验者又在口罩上倒了剩下的50ml无水乙醚,并继续扇动。

  总共过了10分钟,试验结束。两名志愿者均没有晕倒,但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胸闷、心跳加速等不适症状。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小军才逐渐恢复正常。而丽丽随后又出现了太阳穴疼、牙痛、浑身无力等症状,“感觉腿特别沉,上楼梯都迈不开步子。”丽丽说,直到当晚10时许,她才逐渐恢复正常。

  专家

  解释

  乙醚要持续性吸入并达到一定量后才会致人昏迷

  为什么两名志愿者都没有晕倒呢?海医附院手术麻醉科主任马乃全告诉记者,首先,记者使用的是实验室的无水乙醚,含有杂质,纯度不高;其次,乙醚要在尽量隔绝空气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最后,乙醚要持续性吸入并达到一定量后,才会致人昏迷,而记者采取“扇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吸入量,也就不能达到使人晕倒的结果。

  麻醉专家:

  通过呼吸道吸入并在短时间内达到让人意识不清或控制意识的效果

  这么神奇的迷药

  麻醉领域还没有

  “通过呼吸道吸入,并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让对方意识不清或者控制对方意识的效果,目前麻醉领域还没有这种药。”海医附院手术麻醉科主任马乃全说,网上流传的“神奇”迷药是不可能存在的,网友夸大了迷药的效果。

  “所谓的迷药,说白了就是麻醉药,通过麻痹人的神经,使人暂时失去意识。但像网上介绍的喷雾迷药、烟雾迷药等吸入几秒钟后就让人不省人事的,还不太可能。”马乃全介绍,麻醉药分为挥发性气体麻醉药、麻醉气体、镇静剂和致幻剂几大类,通过呼吸生效的只有前两种,其中麻醉气体药效较轻,需要用特殊的装置喷洒,而医院使用的大多数都是挥发性气体麻醉药。据介绍,挥发性气体麻醉药需要在不接触空气的情况下才能最快产生效果,而且至少需要5分钟才能生效。“我们做手术麻醉的时候,都是用罩子将患者的口鼻罩住,然后向罩子内加入麻醉药。”马乃全补充说。

  马乃全告诉记者,由于乙醚有刺激性气味,加上其与氧气接触容易爆炸,存在不稳定性,所以现在医院已经基本不使用醚类麻醉剂了,而是使用带有芳香气味的烷类麻醉剂。“烷类麻醉剂也需要长时间大量吸入才能产生作用,所以也不可能像网上说的那样马上让人不省人事。”马乃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