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曾传东)3月3日是第十六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很多人以为,听力下降是老年人的事,其实不然,在日常生活中,戴耳机听音乐、上网玩游戏、高分贝的噪声环境、掏耳屎、打耳洞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无形中增加了耳朵的“负担”,造成耳病和听力障碍。近年来听力残疾患者向低龄化发展趋势,海南的情况同样如此。“爱耳日”来临之际,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采访了海南187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邓力山,希望专家的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

  ■边走边听耳朵伤不起

  医生建议:手机随时随地可以播放音乐,现在很多人喜听刺激激烈的音乐,且把音量调到最大,走路、坐车时,都习惯戴着耳塞,这对耳朵损伤很大。外耳道既可收音、保护耳朵,还有将外来的高音缓冲的作用,耳机的音量过大时,会对人体内耳黏膜和毛细胞损伤,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听力,患上“感音性耳聋”。另外,长期边走边听,听力会比正常的老年人听力下降来得早一些,建议音量较高时不要连续收听一两个小时以上。在临床上排除遗传性、先天性、药物性等原因外,很多耳聋就是“边走边听”惹的祸。

  ■乱掏耳朵易惹疾病

  医生建议:外耳道发炎的人,绝大部分是在生活中习惯掏耳朵引发的,在街道上提供掏耳朵的店面掏耳朵,容易引发感染。耳朵有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脱落,耳朵的结构很复杂,要用专门的耳镜才能观察到,如果盲目和经常掏耳朵刺激耳屎分泌,还可能损伤鼓膜,造成穿孔,也可能引起外耳道阻塞毛囊和其他耳病。耳朵内的耳屎平时不用掏,耳屎偏多时,它会在人吃东西的时候、讲话的时候,自然地掉出来。如果结块了,应该到医院清理。自己掏耳朵,因缺乏消毒,会把肉眼看不到的霉菌带进耳道,引发疾病。

  ■乱打耳洞存在隐患

  医生建议:打耳洞普遍古今中外,一般在耳垂上打耳洞没有太大问题,耳垂肉和血液丰富,很快就会恢复。但是,近年来在耳朵软骨上打耳孔的越来越多,耳朵软骨上面打孔很可怕,其软骨皮肤薄、血液循环不好,耳朵上软骨一旦被刺破,会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使细菌很容易进入人体,造成感染,甚至出现溃烂等情况,而且一旦溃烂,一般药物医治不了。此外,大部分人扎耳眼都是在一些小店进行的,如果不注意消毒,也容易造成感染的可能,包括感染乙肝、艾滋病等病毒。

  ■噪音污染损伤耳蜗

  医生建议: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噪音就会损伤到感觉神经,耳蜗器官受到长期、过量的刺激后,细胞组织就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对内耳听觉感受器神经末梢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在噪音较大的娱乐场所,如KTV、酒吧、施工工地等,一般3个月以上,听力明显下降,如果不发现早治疗,时间长了就难以恢复,建议不要长期进入噪音大的场所,如果工作需要,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时,最好戴上抗噪音耳塞。经常接触噪音的人最好定期检查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