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特征
窝点分布广泛、团伙分工明确、实行匿名运作、嫌犯年轻化
归纳五个阶段的案例,周有武分析儋州电信诈骗呈现出四大特征:
特征一,在地域上,窝点分布广泛。
今年3月12日,广东警方派员来到儋州,请儋州公安边防支队协助调查一起网络诈骗案,并提供了嫌疑人在自动提款机取钱时的照片,但嫌疑人戴着口罩,只能确定其住在儋州木棠镇兰训地区。摸排过程中,儋州警方在美龙村联排房屋角落,发现“蛛丝马迹”,经反复侦查,确定这是一个网络诈骗窝点。3月25日,儋州、广东警方直奔目的地,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周有武说,上面这个案例发生在偏远乡镇,而儋州那大、南丰、兰洋、和庆、木棠、中和等镇个别村庄,或周边橡胶林,都有可能成为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作案地。除了在乡镇农村,犯罪嫌疑人还在那大等城区租赁或购买住房作为诈骗窝点。
特征二,在组织上,团伙分工明确。
今年10月9日凌晨4时许,由儋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易向阳直接指挥的近300名警力,分成6个分队,乘着夜色直扑南丰镇南茶村。
此前,儋州警方经过多方侦查,锁定南茶村藏着网络诈骗团伙。为了一网打尽,6个分队按计划到达各自指定位置。既有冲锋,又有外围,干脆利落地完成了任务:一举抓获28人,其中刑拘20人,现已逮捕17人。现场共缴获2辆汽车、6台电脑、30多部手机、10多万元现金等。
据了解,南丰镇南茶村涉嫌网络诈骗者,属于家庭式团伙,他们分工明确,联系十分密切。
另据介绍,除了这种家庭式团伙,还有一些不相识者,则靠电话单线联系,但合作却很默契。
特征三,在手段上,实行匿名运作。
电信诈骗团伙,他们大都采用匿名式运作。诸如,“网络400电话”客服电话、实际转接的手机卡,以及涉案的银行卡号,都在网上交易购买,没有实名登记,因此网络所显示的IP地址并非真实地址。这给侦查和追捕带来一定难度。
特征四,在年龄上,嫌犯年轻化。
“在儋州那大,不少未成年人热衷于参加‘作吃’。”本地人黎先生感慨地说。在儋州方言里,“作吃”原指“自食其力”,如今被一些年轻人拿来特指“网络诈骗”。
事实上,在儋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众多案例中,一些涉案者年龄并不大,就像上面提及的刘某某那样,先要“跟班实习”。在儋州一些团伙中,已形成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教案”,便于传播和模仿,很快就可以让“实习生”成为“熟手”。
在这里,了解海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海南官方微信(xinlanghainan)

查看评论(2)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