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有13国在骑楼老街设立领事馆、教堂、邮局等,如果呼应历史,把骑楼老街打造成驻会文化的陈列馆,将极大地丰富老街的国际化元素。”邹登胜讲述,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海口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南洋群岛和大陆对外交通的道口。从此,海口迅速兴起,成为当时全岛最重要的港口。当时世界列强,如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丹麦、日本等都在海口设立领事或领事馆。
如何打造驻会文化的陈列馆?邹登胜建议:可以利用政府掌握的老街公房,依靠省市外事办的组织力量,高校和社会的专业培训机构,吸引培养一批驻会国在海南求学的留学生来老街创业或工作,在老街展示驻会国本国的艺术文化、美食文化和民俗特色,激活老街的国际化元素,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个强有力卖点。
除了把海口骑楼老街打造成骑楼建筑艺术的展示馆、海南本土文化的体验馆,以及驻会文化的陈列馆,邹登胜认为,骑楼老街还是南洋文化的重要展示。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当时,闯南洋的海南人大多数从水巷口出发,沿着海甸溪,进入太平洋,再到达东南亚各国。”邹登胜拿出当年水巷口的老照片,向记者描绘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他认为,闯南洋精神应该借助老街为载体继续传承下去。可以在骑楼老街打造海南乡团联络会馆,利用海南侨乡优势,吸引更多早年下南洋的海南乡亲后代,来海南投资创业,促进海南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和合作。
“融西方、南洋、海南本土三种文化于一身的骑楼老街,记录着海口的历史沧桑,传承着海南的灿烂文明,是海口文化的精神之源,是最能体现海南文化色彩和美丽的载体。”邹登胜认为,骑楼老街的开发和业态引入首先要考虑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其次才是商业价值。只有保护好骑楼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才能保住文化之根,保住文化之魂,保住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内核。
这
是一种老街商家的期待
用本土民俗特色商业形态激活老街文化生命力
对于如何拉动老街的人气,老街的商家们各有各的态度。一位不愿具名的老街餐饮店老板认为,餐饮是短时间内最直接有效的拉动人气的方式,可以吸引一批老海口人众所周知的老字号特色小吃招牌,减租甚至免费入驻中山路,以带动人气,促进其他业态的发展。
来自杭州的热心“候鸟”丁英俊先生认为,老街应该注重老字号的恢复,比如老街的大亚酒店,还有米铺等都是可以恢复的。“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许多与大亚酒店同时代的老饭店到现在还在经营,像上海的和平饭店、浦江饭店,住在老饭店里的感觉跟现代化酒店就是不一样,走在老饭店的木制地板上,听到老楼梯吱嘎吱嘎的声音,仿佛回到往日时光。相信这样的饭店,即使是海口本地人,也想在这里住上一晚感受一下。”
“我认为现在骑楼老街的文化挖掘得还是不够,因此还是很难吸引来游客。”2013年入驻老街的老船长船木家具店店主曾丽娟认为,目前老街很多商家与老街的文化特色并不贴切,店铺的经营品位也不够高。“目前中山路上,咖啡店和经营珠串生意的店铺居多,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曾丽娟认为,目前中山路业态规划不明确,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希望业态规划调整的动作要快,到现在为止,老街没有一个系统的业态规划,老街业态始终处在一个波动期,店铺易主速度快,换一拨主人,店铺装潢就得再来,老街上每天敲敲打打,对现在经营者的经营状态影响非常大。”
“骑楼老街的业态调整还处在摸索阶段,应该借鉴其他城市的老街打造成功经验,引入更多体现当地民俗特色的商业形态。”海南旅行社协会会长李繁华建议,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有掏耳朵的手艺人,有成都的特色小吃,也有体现本土文化的纪念品,骑楼老街也应该引入这些市井气息的业态,比如绞面的手艺人,清补凉等特色小吃,还有体现黎苗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纪念品,比如黎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