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温暖的海南总会吸引大量“候鸟”人群。记者苏建强摄每到冬季,温暖的海南总会吸引大量“候鸟”人群。记者苏建强摄

  三亚人少。三亚也人多。

  说三亚人少,因为在这个1900多平方公里的地级市里,户籍人口仅58.56万人。

  说三亚人多,因为冬季三亚接待游客最多时每日近100万人次,旅居人群和本地居民比例达到1.5∶1。

  凭借着气候、自然资源优势,三亚每年吸引上千万人次过夜游客,其中“候鸟”人群就达30万到40万人。

  站在三亚街头,南腔北调,一群人聚在一起,聊起家乡来,往往分布在大半个中国的版图上。

  每年冬季人口的剧增,带给三亚旅游业兴旺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考验。文化差异带来生活习惯的不同、参差不齐的个人素质带来的不文明现象等造成的冲突与矛盾,屡见报端,更是成为网络舆论热门话题。

  三亚,这座自古以来的包容性移民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族群相互融合、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在新的时期,三亚又该如何面对南北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又该如何让本地人与旅居者相互融合,又该如何管理好“候鸟”型城市?

  1 一场场特殊“迁徙”

  “候鸟”南飞,每年到三亚过冬养老的人群在30万到40万人

  冬季,进出三亚机票价格出现一种独特的现象,进入三亚的机票价格远远高于出三亚票价,差额甚至达到10倍左右。

  温暖如春、空气清新的鹿城,是不少北方人冬季优先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其中,不少人或购房、或租房,在三亚住上几个月,等到春夏时节才返回老家。这些旅居群体,随季节变迁而迁徙,被称之为“候鸟”人群。

  来三亚过冬的“候鸟”人群以老人为主,据三亚市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统计,每年到三亚过冬养老的人群在30万到40万人。

  今年,“候鸟”南飞的时间比往年更早些。

  迟艳丽,老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0多岁的她已经做了7年“候鸟”,今年比往年提前一个月来到三亚。“北方天气提前变冷,雾霾也比较严重。”迟艳丽说。

  迟艳丽将三亚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她说,三亚是天然大氧吧,对健康有好处已经成为一种常识,许多疾病,到了三亚晒晒太阳就能够得到缓解。

  罗九如,来自江西,这位80岁的国家海洋局退休研究员,上世纪70年代因为做科研而与三亚邂逅,被三亚美丽的大海和绿色的森林所吸引。2003年她如愿成为“候鸟”,每年冬季到三亚过上几个月。

  “5年前,我从‘候鸟’变成了‘家雀’,在三亚买了房,常住下来。”罗九如说。

  包括“候鸟”在内的游客,助推了三亚房地产业的兴荣,也推动着三亚城市快速发展,从昔日的小渔村蜕变成为旅游明星城市。

  但是,突然剧增的旅居人群,也给三亚城市治理管理带来了难题,一些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市民、游客、“候鸟”以及城市管理者之间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冲突矛盾,这些都成为城市管理者与游客、“候鸟”共同面对的“考题”。

  2 一个个不容回避的矛盾

  “四人间迎进了八位客”,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带来摩擦,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产生不文明现象

  “四人间迎进了八位客”,对于冬季的三亚,罗九如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挤。“挤着挤着就容易碰到胳膊碰到腿,甚至引发冲突。”

  位于解放路的儋州村社区,是“候鸟”人群聚集地之一。儋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羊其光介绍,社区户籍人口9000多,常住人口1.3万人,而到了冬季,人口剧增到4万人左右。

  1月10日,记者在儋州村社区采访时看到,密集的建筑里居住着来自不同地区的居民,熙熙攘攘,“繁华”得有些拥挤。

  “外地人与本地人同居一处,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南北文化差异、生活习俗不同而带来的小矛盾。”儋州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李朝武,自3年前儋州村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一直担任网格长,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居民打交道,听诉求、解纠纷。

  虽然位于闹市区,但是儋州村社区仍然是城中村,本地居民还保留住许多传统的生活习惯。李朝武说:“比如,本地人喜欢吃新鲜的鸡肉,每逢过年过节会提前购买肉鸡,回家饲养,等到过节时,方便招待亲朋好友。而旅居于此的北方游客,看到小区里养着许多鸡,会觉得很吵,也影响卫生。”

  作息时间的不同,也时常引发一些矛盾。“候鸟”人群以老人居多,习惯于早睡早起,而对于三亚本地年轻居民来说,更多的是晚睡晚起。在网络论坛上,就有人抱怨,五六点就起床活动的老人们,吵醒了还在睡眠中的年轻人。

  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往往也会积少成多,成为矛盾的爆发点。李朝武说,针对这些小事,社区工作人员却大意不得,需要耐心地处理,让双方互相理解包容。

  三亚湾,绵延20公里,椰树成林,沙滩细柔,作为三亚公共休闲空间,是“候鸟”人群经常聚集休闲的场所。

  天涯区委书记张可介绍,三亚湾是三亚城市客厅,冬季平均日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春节期间达到20万到25万人。

  由于市民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以及人流量大,不文明现象成为三亚湾不可承受之重。

  三亚湾沿线,草坪边上竖着“请爱护花草”“请不要随意践踏草坪”等标语牌,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有不少游客和市民,仍然随意踩踏草坪、破坏绿植,甚至有人拿着报纸、草席等物品直接铺在草坪上席地而坐。

  杨兴日是天涯区一名基层工作者,他直言道,一些游客在公园的草坪上铺报纸聚餐,吃完后社区工作人员劝说他们把垃圾带走,但是他们觉得这些是环卫工人和保洁人员的工作,不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做。

  此外,路边的长椅当成自家床、把直饮水机当垃圾桶、电动车直接骑上海滩、倚坐护栏甚至坐在桌子上等不文明现象也时常发生。

  无视警示牌违规下海游泳行为,也给三亚安全管理带来难题。在三亚湾的海坡段、海月广场等地,竖立着“此海域发生多次溺水事故,严禁在此区域游泳”等警示牌,然而,警示牌背后的大海里,星星点点的游人在海水中此起彼伏,甚至有七旬老人和七八岁儿童。

  3 一次关注度高的讨论会

  冬季至,“候鸟”增。如何文明地栖息?“候鸟”、市民、政府共话城市管理

  “候鸟”人群是城市社区的特殊人群,他们多为临时居民,旺季来、淡季去,“季节迁徙性”明显;“候鸟”人群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管理与服务跟不上;公共资源旺季不足、淡季闲置,存在明显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2015年12月16日,天涯区儋州村社区,一个不大的教室正在展开一场讨论,参加座谈会的人员不过30来位,但是关注度却非常高,电台、电视台及网络论坛更是直播了这一场讨论。

  关注度之所以高,是因为讨论的话题备受关注。活动公告说:冬季已至,来三亚生活、休闲旅游的人群增多,给三亚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涯区拟开展一次文明行为大讨论活动。

  通过电话、邮件、网络三种方式参与座谈会报名的人数达100余人,最终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出18名与会代表。邀请了城市管理工作人员、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媒体代表参加。市民、“候鸟”、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参与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