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李磊 通讯员钟一鸣

  “暖巢”引得“候鸟”来,110万爱上海南的“候鸟”中卧虎藏龙,精英荟萃。如何让这些近在眼前的人才资源更好地服务海南,破解我省高层次人才跟不上发展的矛盾,成了摆在我省人才工作面前的一道课题。

  文昌市“三顾茅庐”请“候鸟”医学专家出山,万宁按户走访“土法子”建人才库,更多市县纷纷建立“候鸟”党支部、“候鸟”协会……在探索汇聚候鸟人才如何为我所用的实践中,我省近年来亮色凸显。

  寻才建库

  让“候鸟”脱颖而出

  “候鸟”群体人数众多,但要在百万“候鸟”中寻才还需一番努力。建立候鸟人才库成了发掘利用候鸟人才的第一步。

  海口桂林洋开发区坐落着不少度假村、疗养院,每年冬天,北方“候鸟”云集。63岁的郭洪琴就是通过候鸟人才库“觅”到的医学专家。

  郭洪琴退休前是北方某部队医院全科医生,去年10月,他来到桂林洋开发区的山海疗养院。恰逢海口市人才办在此进行“候鸟”人才调查,郭洪琴毫不犹豫地在报名表上填上了自己的信息。这位“名医”很快成了村民身边最热络的红人,他每周固定时间为村民上门服务,广受好评,自己也找到了另一种成就感。

  建立候鸟人才库的工作,各市县都在持续开展。东方市去年开展候鸟人才调查,目前已建立40名候鸟型人才库,市政府与其中6名人才对接合作,服务东方。

  万宁市人才办在报纸、网络媒介上发布公告,鼓励候鸟人才毛遂自荐,并组织工作人员到椰林湾、山泉海等小区张贴公告、发放信息表。“数人头”的法子虽“土”,却实用而有效果,通过一点点采集第一手候鸟人才信息,目前已有21名候鸟型人才主动与万宁人才办联系,愿意献智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