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农民用一块垫花盆的砖解决了我久攻不下的难题”
脱下博士帽,甘当小学生
“谁能想到农民们用一块垫在花盆下的砖块,给了我一个启示,解决了一个久攻不下的难题?”说到这里,徐伟松说,在高精尖领域他虽然是“孤独”的,可并不代表自己在这个领域,就是绝对的权威,基层还有很多实践经验,值得自己去学习。
徐伟松所说的这个难题,就发生在他主推的“圣女果整体解决方案”的试验里。当时,种植在花盆里的试验苗刚刚长成分叉,却因连日阴雨,盆底积水严重,试验苗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烂根。
徐伟松花费大量时间找寻资料,提出多个改进花盆透水性的方法,不是花费工时太多,就是成本太高。
7月的一天,徐伟松来到试验田附近的圣女果种植合作社,他发现这里同样把圣女果种在花盆里,小苗却生长旺盛,于是他好奇地询问合作社的农民。
农民一口海南方言,徐伟松没听懂,但那位农民却搬开一个花盆,向徐伟松透露了一个秘密:原来每个花盆下,都垫着一块农民盖房时常用的砖头。由于烧制的砖块具有透水性,让盆内多余水分及时排出,避免了烂根。
“原来就这么简单!”徐伟松一拍脑袋。很快,徐伟松让试验人员购进了一批砖块,给每盆试验苗的花盆下垫上一块,用这种最简单,最低成本的做法,解决了试验苗烂根问题。
“这种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书本上是查不到的!都是农民长期实践中智慧的结晶!”通过这件事徐伟松感叹,只有“脱下博士帽,甘当小学生”,才能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地方服务。
5 博士挂职一个双赢的结果
博士们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给海南发展带来活力
像徐伟松一样,此批博士服务团还有11名成员分布在我省白沙、昌江、五指山、东方、琼中等市县。
从象牙塔里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里的“苦口婆心”;从繁花似锦的大都市,到偏远僻静的山区乡镇;从按部就班的规律生活,到工不随时、食不准点的单身日子……
“来琼近一年来,博士服务团成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科技参谋、人才培养等作用,为挂职市县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来,博士服务团就像多支清泉汇成的不竭活水,给海南发展带来了活力,提供了智力支持。
这些博士们结合当地实际,并结合自己知识,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
他们中,有利用自身知识,并结合当地优势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比如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刘进博士,来到昌江挂职后,发现了霸王岭空气天然的高负氧离子资源。结合当地推广“氧吧”旅游的实际,刘进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和人脉,组建了由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学者参与的研究团队,先后完成了跑步式、车载式、空调挂机式、空气净化器式、孕妇专用式等多种空气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舆论关注。
他们中,有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引来智力资源,突破当地发展瓶颈的。比如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挂职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贾彬,针对陵水医疗事业落后的实际,结合自己的医学专业,推动了该县的“三医联动”改革工作,并牵线搭桥,让河北医科大学长期派驻专家团队在陵水人民医院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精神卫生科等临床科室开展医疗活动,为当地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他们中,还有攻坚克难,为当地解决“老大难”问题的。比如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的南大洋实业有限公司木棉酒精厂,曾是当地污染老大难问题。曾在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就读博士的马占东,挂职白沙副县长后,联系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环保专家,对这个酒精厂的废液坑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并改进了酒精生产工艺,彻底解决了这个困扰了白沙群众7年之久的污染老大难。
“到基层服务锻炼是一次人生转型,也是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提升了自己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访中,博士服务团团长、五指山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全民表示,这个能力,让博士们不再是只知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因此,博士服务团的挂职过程,对于地方和博士们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本报海口12月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