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采取“1+3”的框架推进

  琼山区文体局副局长刘仕刚告诉记者,“琼台复兴计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包括海南传统文化的复兴、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复兴、海上丝绸之路支点的复兴和城市人居环境的复兴,采取“1+3”的框架,即1个子项目执行和实施的平台,分空间、文化和丝路论坛3个专题进行推进,子项目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统筹并进。

  而此次规划的总体布局也不仅局限于府城甚至琼山区,而是借鉴北京、广州等地经验,实施城市轴线战略,打造一条新的城市体验环线,联通海口市最主要的两个旧城保护区,形成琼山府城海口旧城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据了解,“琼台复兴计划”具体参考了西安大明宫、成都宽窄巷、福州三坊七巷的案例,提出了府城历史街区的开发模式应站在海南乃至国家大历史的高度,在尊重和挖掘历史信息前提下进行历史保护优先的开发模式,采取化整为零、小规模精细化渐进式的改造模式。

  整体策划以1.41平方公里的府城历史街区为主,周边区域其他历史文化节点为辅,来考虑整体的复兴计划,打造一个历史文化漫步环、一条美舍河历史景观带、东西向的府城历史空间轴和南北向的历史现代交融轴、红城湖生态核心和琼台福地历史核心,以及塔光、西门子城、五公祠、鼓楼(南门)、东门楼和海瑞故居六个节点。

  “琼台复兴计划”将打造美食街等11类特色街道,对现存的180米古城墙遗址进行保护,并拟按原样新建新修1000米城墙;第一期计划重点复原会魁、联芳等8个牌坊,修缮海瑞、丘濬、吴典等7个故居和民居,异地复原水街、瑞云等4座古桥;同时还将对现存的黄氏宗祠等5个宗祠进行保护,对由于城市建设拆迁的15个宗祠迁至相关纪念馆或异地重建复原。

  刘仕刚说,文化专题主要侧重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包括政治、教育、文物、宗祠、商业、宗教、艺术、民俗、生态等9个方面的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利用。

  丝路论坛专题则主要是借助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平台,大力推广海南在“一带一路”中重要支点的作用,为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建立人脉、拓展合作的平台。

  亮点:古城墙下美食街

  “琼台复兴计划”空间和文化两个专题都重点提出要在老城核心区“七井八巷十三街”中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老街巷的历史文化特色,复原昔日八巷十三街的繁华,打造11类特色街道。

  具体讲,就是在蛋巷、少史巷、草芽巷、靖南街、尚书街和县前街打造美食街,把打铁巷改造为海南八音乐器街,将关帝巷和双龙巷打造为海南民俗展示街,达士巷为生活街道,东门街、北帝街、镇台前街和丁字街建设成仿古商业街,府前街打造成海南非遗展示街,南门街成为海南戏曲街,县后街作为黄花梨工艺品街,马鞍街打造成海南手工艺品展示街,北胜街为黎锦服饰街,绣衣坊则为刺绣制衣街。

  琼山区目前已经在忠介路—培龙后街特色美食街的打造上实践了这一理念,记者看到,如今的美食街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琼山特色建筑元素,力求把历史文化和现代美食完美融合,使古城墙为代表的厚重历史焕发出勃勃生机。

  老宅子咖啡就位于这条美食街上,在装修方面别出心裁,坚持“修旧如旧”的初衷,保留了极具琼山“琼北文化”风格的古宅建筑,游客在品尝咖啡、美食的同时可以细细品味古风古韵的琼北民俗文化。

  但不久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市场,地面破损不堪,污水横流,两边房屋铺面破损严重,高低参差不齐,高空电线犬牙交错,乱搭乱建严重,是全市有名的脏乱差一条街。

  在海口开展“双创”工作后,琼山区按照市里要求,结合该区的历史文化传承进行展示和改造,不仅对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进行整改,还下决心拆除了68间平顶临时建筑,并通过征收拆除多间遮挡古城墙的房屋,使一段原汁原味的明代古城墙再次展现在市民面前。

  如今这条整洁有序具有明清风格的美食街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毗邻具有厚重历史的古城墙,成为美食街的最大亮点,而这样的场景未来几年将在“七井八巷十三街”上迭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