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令”是如何炮制的?
记者在警方提供的骗子制作的假法律文书里看到,所谓的“通缉令”“逮捕令”“冻结管制令”“专案特案特发布通缉令”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记者发现在假通缉令上,几十名被“通缉”的人所涉嫌犯罪内容都是一样的,即“疑似协助犯罪团伙何家财提供账户洗钱”。
受害人是如何上了假高检的“通缉令”呢?据海口市公安局网警支队政委廖绪德介绍,犯罪分子已经事先掌握了受害人的信息,这包括受害人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籍贯、工作单位及家庭住址等。有了受害人信息,骗子制作通缉令就非常容易了,在我们看到所有的假冒公检法的“通缉令”上,受害人所犯的罪行都是提前写好的、只需要将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受害人身份证上的照片贴上去,这张“通缉令”就制作好了。
那非常逼真的假“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又是如何炮制出来的呢?廖绪德介绍,有人专门编写假网站代码,并租用服务器(一般都是境外服务器),购买网址,然后提供给诈骗团伙使用。诈骗团伙可以把制作好的假通缉令或其他假法律文书上传到假网站上,在诈骗过程中给受害人提供网址,让受害人访问假网站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通缉令”之类的假法律文书。
廖绪德介绍,假网站的弊端就是暴露快,所以现在诈骗团伙有时直接把假“通缉令”通过微信、QQ或者邮箱等方式传给受害人。
骗子轮番上阵
情节环环相扣
据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冒充公检法诈骗已形成了购买个人信息、群发诈骗短信、编写诈骗剧本、电话沟通、音效制作及ATM取现等组织健全、步骤明确的专业化犯罪团伙。
该负责人介绍,骗子之所以能诈骗成功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这些“警官”“检察官”轮番上阵,通过诱骗、恐吓、威胁等手段,要求受害人向指定安全账户转账汇款,这种环环相扣的做法让受害人处于高度惊恐状态;二是受害人的电话被骗子控制,加上被通缉令上的“严重警告”此案为最高机密不能私自外传的说法所吓,极度恐惧的受害人孤立无援,相信只有对方能为自己洗清罪名。
“冒充公检法诈骗社会危害极大,受害人一旦被骗,所有积蓄往往被席卷一空。”该负责人介绍,公安机关一直以来对此严厉打击。
(本报海口1月9日讯)
警方提醒
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假如看到印着你的名字、贴着你的照片、写着你罪行、盖着高检大红章、要求你保密、又逼着你转账的通缉令,不要恐慌,这些全是假的
公检法在办理案件时,会秉持书面和当面的原则对案件进行办理,不会引导事主使用银行终端进行操作,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
接到可疑电话不要向对方透漏任何个人信息和盲目汇款,应迅速到就近的派出所报案,或者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