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与“本地人”的矛盾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冬季由全国各地“迁徙”到海南省休闲、养生、养老的“候鸟人”约45万人左右。今年这个数字更是呈井喷式增长趋势,超过50万人。剧增的旅居人群在助推了海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给海南城市治理管理带来了难题。

  位于三亚解放路的儋州村社区,是“候鸟”人群聚集地之一。社区户籍人口9000多,常住人口1.3万人,而到了冬季,人口剧增到4万人左右。

  春节期间,记者在儋州村社区看到,密集的建筑里居住着来自不同地区的居民,熙熙攘攘,“繁华”得有些拥挤。

  “四人间迎进了八位客,挤着挤着就容易碰到胳膊碰到腿,甚至引发冲突。”说起这几年社区的变化,儋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羊其光颇感无奈。

  他告诉记者,虽然位于闹市区,但是社区仍然是城中村,本地居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习惯,大批“候鸟”及游客涌入,带来新风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些冲突矛盾。

  “比如,本地人喜欢吃新鲜的鸡肉,每逢过年过节会提前购买肉鸡,回家饲养,等到过节时,方便招待亲朋好友。而旅居于此的游客,看到小区里养着许多鸡,会觉得很吵,也不卫生。同时,作息时间的不同,也时常引发一些矛盾。”

  在羊其光看来,“候鸟”人群以老人居多,习惯于早睡早起,而对于三亚本地年轻居民来说,更多的是晚睡晚起。“十年前,一些东北游客来三亚过年,喜欢早上五六点起床扭秧歌、唱红歌,起初觉得很新鲜,还去听听、看看,可时间久了,随着秧歌队的人员和声势愈发壮大,越来越扰民了,不仅早上排练,晚上还有露天演出,老人和孩子都很难睡个安稳觉。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往往也会积聚成矛盾的爆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