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亚3月2日电)

  记者手记

  因为热爱不舍昼夜

  -本报记者孙婧

  杨天梁的手机微信里,有很多科研工作者交流群。整天与航空航天理论前沿科技工作打交道的他常常感慨:“天文学动不动就几亿年,相比之下人类寿命太有限了!”在他眼里,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甚至都舍不得拿来午休。

  在同事们眼中,杨天梁是拼命三郎——白天忙于服务科技企业和跟进科研项目,飞到国内各地参加项目推介、产业研讨;夜晚,又戴起老花镜,继续埋首工作。

  很难想象,一个50来岁的中年人,走起路来脚步生风,对工作充满了巨大的激情。

  激情,源于对科研的热爱与追求。

  “累是累,但我心里特别充实!”说起自己的事业,杨天梁眼里仿佛有光,“我感觉自己正处在一个新产业腾飞的‘前夜’,航天遥感卫星已经在军工领域和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现在就是要打破与民间应用的膈膜,让遥感卫星技术真正从高台走下来,为更多民用领域造福。”

  如果将新产业的发展腾飞比作白昼,那么杨天梁正是无数个在前夜里“擦亮”星星的人之一。奋斗者们的汗水,宛如点点星光,终将汇聚成一个美好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