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里”模式海南探路

  将在共享农庄里改造出“古屋博物馆式”精品民宿

  文\图海南日报记者袁宇

万宁水沟村。万宁水沟村。

  在万宁市东澳镇水沟村水沟岭山脚,保存着一片明清古屋群。古屋通常有一间正房,四间偏房,与两三间偏屋围成一个院落,院落内一口水井井水香甜,这是水沟村先民生活、学习的地方。

  “一间间古屋里,一位位先民‘头悬梁、锥刺股’,或许闻鸡而起、日落不息,勤思苦学最终金榜题名。”今年初,第一次来到水沟村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分院艺术乡建研究中心主任黄治斌对这片古屋一见倾心。

  在黄治斌参与设计的水沟村书房岭共享农庄项目中,百年古屋群将被开发成能“讲故事”的精品民宿聚落。“通过挖掘一间间古屋的故事,发掘文化、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它成为一座明清乡居博物馆,成为让游客有所得的‘黄金屋’。”7月底,又一次来到水沟村的黄治斌说。

  黄治斌与“梵谷里”

  构建独特文化形态的乐活美学经济体

  说起黄治斌,就不得不说到“梵谷里”。

  “梵谷里”是黄治斌2016年底在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创建的文创文旅品牌,项目依托1个美术馆,利用16处院落,发展成集餐饮、民宿、书店、手工、啤酒馆、亲子项目等业态于一体的“创意生活产业微村落”。

  “很早之前,三圣乡只是成都人周末市郊游的配套,游客过去吃吃喝喝,打打麻将过周末。”黄治斌说,那时三圣乡内有大大小小400余家农家乐,承载成都市区居民周末的休闲娱乐需求,“这种模式下,三圣乡一直存在客房单价较低、消费层级不高的问题,夜经济基本为零,过度依赖周末经济。”

  后来,三圣乡从“农家乐”向“艺家乐”转型,通过引入艺术作品等,吸引一些网红餐厅入驻,逐渐成为一个颇具文艺范的消费目的地。

  在黄治斌看来,将艺术介入乡建,不是简单的挂几幅字或赋几首诗词这么浅显。在“梵谷里”,建筑形态非常现代,非常摩登。大面积的红砖、玻璃和钢构,整面墙壁的梵高绘画元素,穿来穿去的架空长廊,向日葵作为重要景观符号频繁出现。

  “‘梵谷里’以‘红砖美术馆’为依托,并继续放大‘红砖’元素,以艺术为媒,把摩登的气息带入其中。”黄治斌说,“梵谷里”中没有使用传统的川西民居、坝子或林盘等元素,“因为在成都,最不缺的就是这些风格特征。在‘梵谷里’,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实现产品差异化,并通过差异化把内容做丰富,形成项目可以依托的基础。”

  为此,在结合“红砖美术馆”的资源规划下,“梵谷里”被定位为“创意生活产业微村落”,一个主营“文创品牌加速器”的乡建项目,两者互为呼应,相互支持,并放大各自的价值。

  而三圣乡里数百家农家乐、艺家乐,又与“梵谷里”相互补充,赋予了外来游客足够多的选择性,让游客能够进可至成都市区,退可至“梵谷里”,满足游客无论是呆几天还是呆一段时间的吃喝玩娱购的需求。

  “我希望‘梵谷里’能成为一个同类人及社群的社交场。”黄治斌说,构建“梵谷里人”群体,去承载具有独特文化形态的乐活美学经济体,则是“梵谷里”更深层次的追求。

  如今,“梵谷里”已经成为一个知名文创文旅品牌,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获益”为主张,帮助政府建设区域性文旅文创大IP,以“美术馆+微村落”“微村落+书院酒店”“产业园+文创中心”等分散式文创文旅产业组成综合体,帮助村集体完成从资产管理到资产运营的转变,惠农、兴业、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