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加坡海南会馆义诊团医生正在给唇腭裂患儿进行诊疗。通讯员王家专 摄图为新加坡海南会馆义诊团医生正在给唇腭裂患儿进行诊疗。通讯员王家专 摄

  “小朋友,来跟着叔叔从一数到十。”“您孩子术后恢复很顺利,但日常的语言治疗也别落下。”……11月8日至15日,新加坡海南会馆义诊团再次来到澄迈,为琼岛各地的140余名唇腭裂患者进行义诊。此时距离2009年他们首次开展这一义诊活动,已经过去了10年。

  这10年里,该义诊团先后20次组织新加坡一流的唇腭裂、颅颜整形和形齿矫正外科手术医生,以及语言治疗师和麻醉师等,赴琼开展“海南微笑”工程。目前,该义诊团共诊治唇腭裂患者逾1500人(次),免费实施唇腭裂手术327例,使许多患者家庭摆脱痛苦,再次展露自信微笑。

  一项工程,让微笑不再残缺

图为新加坡海南会馆义诊团医生正在给唇腭裂患儿进行诊疗。通讯员王家专 摄图为新加坡海南会馆义诊团医生正在给唇腭裂患儿进行诊疗。通讯员王家专 摄

  新生命的诞生常伴随着喜悦和感动。但2012年,在澄迈县老城镇白莲社区呱呱坠地的女婴小雪却让全家人转喜为忧。

  “接生的护士抱着孩子刚一出来,我们就懵住了,都没想到她会是个唇腭裂宝宝。”11月15日,小雪母亲梁燕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自那时起,全家便笼罩上一层阴影。“孩子从小就受到陌生人投来的各种异样眼光,话也说不清楚,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机构统计,全球约7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唇腭裂患者。”新加坡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指出,在新加坡,唇腭裂手术费用平均为6至7万新币,换算成人民币可达30至35万元,这还未包含语言治疗、牙科复诊等,“即便中国的治疗费用少一些,对于小雪这样的农村家庭而言,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正当梁燕走投无路时,新加坡唇腭裂专家到澄迈义诊的消息让她看到了转机,她立刻带着小雪报名就诊。经过4年的系统治疗,小雪的外表如今看上去已和常人无异。“是‘海南微笑’工程给了我们家新希望。”梁燕说,看到女儿得以健康成长,她也放下了心头负担,再次受孕生子,一家人现在其乐融融。

  一群“天使”,把温暖送入琼岛

图为新加坡海南会馆义诊团医生正在给唇腭裂患儿进行诊疗。通讯员王家专 摄图为新加坡海南会馆义诊团医生正在给唇腭裂患儿进行诊疗。通讯员王家专 摄

  周康益今年43岁,是此次义诊团中最年轻的主刀医生。平日里,他往返于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和新加坡综合医院实施唇腭裂手术,到每年的4月和11月,他都会请假远赴澄迈义诊,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6年。

  “除海外侨胞,许多新加坡当地的医护人员也踊跃报名参加‘海南微笑’工程。”周康益说,此次报名的医护人员有70余人,他们经验丰富,涵盖了唇腭裂治疗各个环节。“治疗唇腭裂少不了这些专业人才。”据他介绍,唇裂、腭裂患儿分别需在出生后3个月和6至9个月进行手术,到7至9岁时需修补牙槽、矫正牙齿,10多岁时需修整鼻子,工程浩大。

  “以唇腭裂术后的语言治疗为例,除了技术,还需要治疗师拥有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周康益说,腭裂患者控制不好自身软腭,说话漏风,常把“七”说错成“西”,光教会他们从1数到10已很不容易,“但我们也高兴地看到,相比过去都由新加坡医护人员进行语言治疗,这次海口、三亚共有3名语言治疗师参与义诊,让我们对术后治疗的延续性更有信心。”

  “我们明白义诊时间有限,想为更多海南百姓解除病痛,关键还要培养本地的医护力量。”义诊活动发起人郑心德介绍,该义诊团一直积极与澄迈县人民医院开展合作,重点传授技术知识给当地的医护人员,“令我们宽慰的是,如今这些医生技术大有提升,已能够自行做好部分唇裂手术。”

  一份大爱,令乡愁开花结果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连续10年做同一件好事。

  这10年来,为在短暂时间内更多地救治海南唇腭裂患者,来到澄迈的义诊团成员几乎每天从早上7时一直工作到晚上8时,中午也不休息,让很多前来问诊的患者家属感动落泪。

  在感动落泪的背后,一个个不再残缺的微笑也给了义诊团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进行唇腭裂治疗,有的人找到了工作,有的人收获了爱情,更有许多家庭重拾信心,一扫往日阴霾。这些都让我们感到自己正在做一件实实在在的,有益于家乡和社会的事情。”潘家海说。

  “海南微笑”工程也为海外侨胞和海南人民搭起了爱心涌动的“桥梁”,让乡愁有了更具体的寄托。记者了解到,每次来琼义诊,该义诊团队需自筹资金,自备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等,总花费将近15万元。为了支持这一缘起家乡的惠民工程,新加坡的海南侨胞争相为义诊活动出资出力,让这一工程得以顺利延续至今。同时,澄迈县还专门设立了“海南微笑”工程基金会,多方筹集善款用于帮助当地的贫困唇腭裂患者。

  在潘家海看来,义诊团的坚持付出源于大爱,更源于乡愁。“我们的家乡在海南,这些唇腭裂患者都是我们的乡亲。”他表示,新加坡海南会馆会竭尽所能,将义诊活动一直开展下去,为家乡患者送去更多自信微笑。(记者陈卓斌 通讯员王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