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口市龙华区“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文明节俭过公期”宣传活动现场。 尹海明 摄

  中新网海南新闻3月12日电 (记者 尹海明)3月12日上午,位于海口市新坡镇的冼夫人纪念馆,一场热闹而富有民间文化特色的“退神”仪式拉开了海口市第十八届冼夫人文化节的大幕。这场纪念有“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美誉的冼夫人的活动,将陆续上演一系列民俗展演、装军巡游等活动,为市民游客献上文化大餐,活动持续至18日。

  冼夫人被民间尊为“岭南圣母”,在粤西、海南,乃至海外华人中拥有广泛信众。冼夫人文化节,又称“军坡节”,是民间纪念冼夫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在海南岛流传最久、分布最广、最隆重热闹且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民俗活动,从唐代沿续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图为当地民众祭拜冼夫人。尹海明 摄图为当地民众祭拜冼夫人。尹海明 摄

  “红薯象征着多子多福,桑叶是发财的意思,芋头意味着平安幸福、藠头是表达长寿之意。”现场售卖这些物品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当地人买来到冼夫人神像面前祭拜用的。当日,新坡镇冼夫人纪念馆里举行祭祀仪式,将冼夫人金像迎回“婆头”家。前来祈福的市民手里都要拿着桑叶、桔枝、番薯、芋头以及百通令旗等物品到冼夫人神像前祭拜,祈求“家人平安发达”。

  据传,冼夫人第一次在新坡镇驻军时,就指导当地群众种植芋头、番薯等粮食。后来,冼夫人再次南下新坡镇时,当地老百姓纷纷将自家收获的番薯、芋头、桑叶等摆放在道路两侧让冼夫人检阅,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冼夫人的“五福”。这些物品都有美好的寓意,番薯繁殖快象征多子多孙事业发达,芋头头大象征平稳发展,葱类根部较长则象征长寿,而桑、桔海南话与财、吉同音象征着吉祥发财。军坡节期间,当地人必买这几种物品到冼夫人神像前祭拜。

图为“退神”仪式现场。 尹海明 摄图为“退神”仪式现场。 尹海明 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前来祭拜、瞻仰的市民和游客当中,不但有新坡镇的本地居民,更多的是从其他乡镇和外地赶来的市民游客,其中就有不少华侨华人。冼夫人文化节自2005年入选第一批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来冼夫人纪念馆的游客逐年增多,了解海口冼夫人的地域文化。

  本届冼夫人文化节秉承“人文军坡秀,魅力新坡游”的理念,主会场设在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冼夫人纪念馆广场,从3月12日(农历二月初六)开始,民间祭祀和庙会纪念活动、民间“装军出游”、传统舞龙舞狮表演、传统武术表演赛、琼剧演出、八音表演、非遗演出、公仔戏、太极拳、农民排球赛、拔河比赛等一系列庆祝活动将同时上演,让市民游客能够体验到海南冼夫人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为“退神”仪式现场。 尹海明 摄图为“退神”仪式现场。 尹海明 摄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4日,也就是农历二月初八的晚上将会迎来本次文化节活动的最高潮,由成百上千人组成的装军巡游队伍将再现冼夫人当年沙帐点兵的盛大场景,用最大的热情,向市民游客展现一个原汁原味的千年民俗文化。除了在主会场开展系列民俗活动外,城西镇、遵谭镇和中山街道三个分会场也将同时开展活动,再现民间百姓传统纪念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保护,推动本土民俗文化的发展。

  海口市龙华区文旅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冼夫人文化节的启动,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将前来祭拜冼夫人,预计将有20多万人次前来参加庙会纪念活动。主办方今年还在现场开设了农副市集、五福市集、龙华区特色产业展示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表演在本次文化节上一一展现,丰富文化节内涵的同时,逐步构筑起融合文化、旅游、体育、农副产业等多元业态的冼夫人+IP,将文化节打造成海口市文旅产业的一块特色招牌。

  图为海口市龙华区“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文明节俭过公期”宣传活动现场。 尹海明 摄

  据了解,本届冼夫人文化节由中共海口市龙华区委、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主办,龙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局、新坡镇人民政府、城西镇人民政府、遵谭镇人民政府、中山街道办事处共同承办。

图为“退神”仪式现场。 尹海明 摄图为“退神”仪式现场。 尹海明 摄
图为当地举办的文体活动深受老百姓喜爱。尹海明 摄图为当地举办的文体活动深受老百姓喜爱。尹海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