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三亚华侨学校的师生,来到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行走的课堂中,研而有学

  在整齐有序的开营仪式结束之后,同学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参观天涯海角摩崖石刻群,研究“巨石”的来源以及石刻上文字的文化内涵;在热带雨林景观群中,带着研学手册,去寻找神奇的雨林植物;在天涯文化苑,进行石刻拓印,天涯诗简的创作。在“行走的课堂中”,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探索神秘的自然世界,凝聚青年的力量,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以前我和爸妈也来过天涯海角旅游,但是今天参加了天涯研学活动,才发现原来海边的巨石背后有那么多有趣的知识!我印象最深的是海判南天,让我深深的感叹古人智慧的伟大!”三亚华侨学校李沃聪同学说。

  “研学旅行是一个对孩子来说特别有意义的课程,是“生动的课堂”,三亚华侨学校很重视研学旅行,家长也很关注研学对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意义。今天是世界环境保护日,我们把学生带到了天涯海角的户外课堂,研学导师们的讲解非常专业、用心,尤其是天涯海角星、海判南天等精彩课程内容给很多同学都埋下了一颗天文学的种子,摩崖石刻和拓印天涯海角的课程,加深了同学们对文化和历史的认知,真正的做到了知行合一、知以导行、行以践知。”三亚华侨学校小学事务部向主任提到。

  世界环境保护日,关注海洋健康

  天涯海角游览区海域面积6平方公里。背靠青山连绵起伏可以依托,前瞰南海波平浪静,而脚下柔软的沙滩洁白如银。在世界环境日走进天涯海角,俯瞰壮阔南海,感受海洋的伟大,通过海洋知识的科普,丰富学生的海洋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用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来守护我们的蔚蓝星球。

  PBL项目管理式学习精品课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PBL项目管理式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天涯海角游览区人文、地理资源为研学内容,设置行前课、行中课、行后总结环节,在前置课中设置“天涯研学小问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去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在知识拓展、方法提升、精神升华三个方面促进师生“双赢”。

  研学行中通过阅读研学手册的内容和完成研学手册上的任务,让同学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行后,通过进行科学的总结、评价,反思研学课程的收获,将研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校园学习和生活中。

  天涯研学课程研发负责人海童会黄耀臣表示:“研学课程是诠释课堂革命的改革——世界是教材,自然是老师,学习在窗外的思考与实践。‘行天涯 知中华’在课程研发过程中,我们更重视让学生能够多感官参与、跨学科学习,实现学习空间从小课堂到大场景的转换,促进学生在行走中思考、探究中成长。在行天涯的过程中,主动去了解、探究海南省的历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精神。”

  天涯海角游览区,率先以课程研发为重点,打造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天涯海角游览区副总经理郑聪辉在接受现场采访中提到,“天涯海角有足够的人文内涵、天涯诗词与海洋地理等研学素材资源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有料的研学课题,作为国企背景的景区及研学基地,在培育国家未来主人的社会担当,我们更应借助已有资源,深入挖掘与探索。今年年初开始,我们便围绕安全的硬件打造及研学课程内容打造,夯实软、硬基础建设,致力于解决学生抵达后,展开有效、有趣、有益的研学,探究与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课程。今天看来,我们这个举措是成功的,尤其是今天见到华侨学校的小学生们在对海判南天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等天文学知识点的连接性解读以后,我们倍受鼓舞,相信天涯研学会推出更多扎实的研学课程能服务更多的学生。”

  行天涯,知中华,国情教育首选目的地

  天涯海角游览区是海南旅游发展过程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倡导生态旅游的先行者。“天涯海角”的底色是厚重的历史,她连接着历史重要名人故事与人文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天涯文化”的载体和中国地理的一个标志,天涯海角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它连接着未来与未知,是了解海南历史沿革的一个窗口,是展开国情教育、历史研究、天涯诗词研究的重要校外实践基地和培养未知探索精神的实景场地。

  砥砺爱国心,涵养家国情。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天涯海角在研学课程上的探索也一直在路上。天涯海角作为海南省国情教育的首选目的地,希望更多的中小学校在研学中注重家国情怀培养,帮助学生走出小天地、面对大世界,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深度的独立思考、更强烈的担当,让研学不仅成为学生学分的构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更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忘、最珍贵的记忆,更全面、更深远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