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增进人民幸福

  “琼中、保亭符合贫困县退出的条件,同意脱贫退出。”今年4月27日上午,省政府在海口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现场宣读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琼中县、保亭县脱贫退出的批复》。这也意味着保亭摘掉了近20年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帽子,成为保亭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绿树掩映,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田园风光。 本报记者 武威 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绿树掩映,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田园风光。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响水镇合口村村民吴秀丽在政府的帮扶下,她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愿望。“除了1000多元的工资收入,我还养鸡种菜,日子过得还不错。”吴秀丽笑着说。

  “过去我家收入主要靠每年种植冬季瓜菜,冬种时节一过,我基本在家闲着,没有收入。”南林乡南林村的贫困户李文关说道,在兰花基地工作,不仅让他每月多了2500元的收入,同时还学到了兰花种植技术。

  回头看,仿佛一切云淡风轻,但投身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每一个干部群众、帮扶责任人、帮扶企业负责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成绩来之不易。

  比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出现“干部干、群众看”“坐等帮扶”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保亭探索出“脱贫攻坚惠农超市”等创新做法,建立起以“表现换积分,积分兑物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玻璃观景平台。 本报记者 武威 摄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玻璃观景平台。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比如, 发挥旅游产业优势,探索实施“旅游企业+村委会+农户”旅游扶贫模式,最大程度发挥景区景点对周边贫困群众的辐射作用,带动1290户4398名村民在景区、美丽乡村、度假酒店吃上“旅游饭”。其中,槟榔谷景区被评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神玉岛获评“海南省扶贫龙头企业”称号;什进村布隆赛被评为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保亭各个帮扶单位没有采取发钱发物的‘一发了之’的模式,而是通过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方式进行精准帮扶。”保亭扶贫办副主任林良介绍,各个单位发挥了各自资源优势,牵线搭桥,把好的市场经营主体引进过来,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合作,带动帮扶村的农民发展产业。

  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年底,保亭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66亿元,实现了6587户25951人成功脱贫。去年脱贫1433户4994人;未脱贫81户25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了0.27%。目前,全县44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村发展兰花产业,助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武威 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村发展兰花产业,助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武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