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子交流会在海口举行。管清友,一位极具实用主义色彩的“网红”经济学家,正式加盟海南大学,成为该校经济学院的一名教师。这位信奉“道理教育不了人,只有南墙可以”的管教授,如今是带着怎样的“抱负”和“期望”投身到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的《自贸港进行时》。
不拘一格聚人才 “实战型”教授加盟海大
“我到海大任职是有很多机缘巧合在里面的,首先当然是海大的不拘一格,即便是我没有走所谓的正统路线,在学校评各种职称。”管清友谈到与海大的“缘分”,他说,“我在央企和金融机构工作了很多年,做政策研究、投资研究等等,‘实战经验’是非常丰富的。我喜欢做研究、思考问题,同时,这些年也有在各种商学院讲课,我也非常喜欢与学生交流。”
“我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跟他们说过,一般人很难体会到当老师的感觉。马云曾经说过做教师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当你和学生坐一起‘吹牛’的感觉特别好,当然这个是褒义的吹牛,你会把天南海北,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学生,这个过程我很喜欢,我也一直在授课方面有所准备。”管清友回忆道,“去年春节之前,我和家人到博鳌度假,然而因为疫情我在海南待了四个多月。这期间正好海大的李世杰院长对我伸出了橄榄枝,所以我们一拍即合,在海大做教师实现了我的一个夙愿——海南是我喜欢的地方,做教师是我喜欢的事情,所以我特别感谢海大给予我这样的机会。”
“自贸港建设不光对海南本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红利,对于海南大学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红利,自由贸易港需要世界一流的大学,这就需要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奋起直追。”
道理教育不了人 只有南墙可以
“我不算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师,我这些年的授课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方面的探讨,我希望用我的经验来帮助学生们,从观念上、专业上以及职业发展等等。我经历过的事情很多,不能说都是成功的经验,但至少有足够的失败和教训可以告诉他们,怎么去避免踩‘坑’。当然我也会跟大家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你会发现,该踩的坑一个都不会少。”管清友笑着说到。
“我过去的学生年纪都偏大一点,可能是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他们的感觉会更加深刻一点,还是时间会教育人,南墙会教育人。那么是不是我们的传授都没有用了?”管清友摇了摇头,“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判断问题需要有更高的见识。我们现在教育的特点是教给学生知识,但是不会教给他们见识,知识和见识的区别在于知识是死的,是有标准答案的,但见识不是。我希望我给学生带来的是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能力,要有自己的选择,这一点无论是我们的初等教育或者是高等教育都有所欠缺的,我不是教育家,这是我从个人的经历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的。”
现在可能需要每个人都是“斜杠青年”
在谈到学生关心的,“未来什么行业是呈上升趋势?”的问题时,管清友表示,“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甚至说在不通的经济周期或是金融周期,都会有一些行业处于上升期,我们不能否认,但这不是固定的。比如说2014年到2016年金融行业就特别好,扩张产能需要的人才就比较多,但金融周期在2017年就戛然而止,行业由上升周期转入下降周期,开始了一个去产能的过程。所以说没有一个行业是稳定上升的,都是有周期性波动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传媒行业,在新千年初期,纸媒是发展的特别好的,需求量激增,那个时候的作者即便是爬格子也能赚到钱。经历了技术迭代以及人们阅读方式、习惯上的改变,加速了行业的下行。”管清友说道,“甚至现在写稿写评论,稿费和十几年前差不多,你想想两者购买力的差距,这些都是由于行业的整体变化产生的。”
“所以说,我认为现在从个人职业发展来讲,需要有长期思路和短期应变能力,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像父辈一样一辈子在一个职业上工作,选择变得多样化了。可能某一时刻,为了养家糊口,我们必须选择一份还在上升期的职业,这就需要我们拥有极强的适应和学习能力,也就是我提倡的,人人都应该做‘斜杠青年’。”
“硬要说现在有什么行业具备上升空间,那就是互联网、科技类行业,以及比较稳定的大消费类行业。当然,就算知道这些对于有些人来未必有用,他们未必在这条赛道上,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有这样的认知可以给他们一些参考的意义和准备的时间。”在谈到专业选择时,管清友说,“很多家长问我孩子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金融学会不会更有优势。我一般都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一些基础科学,如数学、物理、工程等。等到孩子的见识和判断能力成熟了,到研究生阶段再去选择改换赛道或者继续深造都是可以做到良好过渡的。我也会告诉家长,不要跟风,有些专业可能三到五年后就业环境突然就变差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有一些长期的打算。当然,无论在哪一个赛道上,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认知水平才是应该做的。”
在海南自贸港创业——等待政策落地 该出手时就出手
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吸引了大批创业者的目光,在被问及创业心得时,管清友回答,“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好的策略应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政策落地到什么程度,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是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和预判的。如果说我们马上能看到的,比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这些相关优惠,既是能看到也是企业需求的。另外一种是比如数字货币这方面的,需要有怎样的培育基础,什么程度加入最好,这需要敏锐的去抓机会。” 管清友说道,“在北京的时候很多企业家找我咨询自贸港建设要抓住什么样的机会,我们给出的共同策略就是‘看’。看到政策落地到哪一步,该出手时就出手。投资要有节奏,也要适时。”
“这一次的海南自贸港建设,我是十分看好的,这可以说是海南的第三波红利,是开放的最高形式。我相信下一步的执行,无论是税收,还是资本流动,又或是海南省行政体制的管理一定会有改变。企业家,包括创业者所关注的‘好时机’需要继续看,什么时候政策落地,开花结果,以此来决定什么时候出手。这就需要紧紧‘盯’住海南。”
海南没有杀出一条血路的精气神是不行的
“海南确实可以作为一个数字货币的试验区,但这确实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难。海南的发展,现在走弯道超车的战略是不行的,一定要实现换道超车。因为海南本身的产业基础,制度管理这套东西是不适合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在谈到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的突破时,管清友表示,“像迪拜、新加坡、香港这样的自贸港有一些通行的东西,这不光是资本的自由流动,还涉及到相关的法律体系,涉及到很多超前的制度安排。我认为这需要中央各个部门与海南通力合作,真正建成一个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所以数字货币试验区虽然困难,数字货币在理论上目前还没形成共识,但是我觉得还是能尝试一下的。海南自贸港的建设需要大胆一些,需要拿出八十年代特区开放的气魄来,没有杀出一条血路的精气神是不行的。在建设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现存制度的障碍、遇到许多现存思维的障碍,改革是很不容易的。”
自贸港给中国带来的是开放的增量也是信心的增量
在今年早前的一篇文章中,管清友提到海南是下一个增量的高地,对此,他表示海南今年无论是对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增量,“因为疫情对国内的冲击是很大的,6月公布的‘总体方案’给予海南很高的定位,这对应对疫情以及经济增长压力来说,都是一个增量。当然自贸港建设可能周期会比较长,对当下的经济状况可能起不到逆转作用,但总体来讲,自贸港的出现,无论是对海南,还是对整个国家,都带来了很大的开放增量和信息的增量。”
“在这个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的时候,我们坚持开放,而且是建设最高形式开放的自由贸易港,是对大家信心非常大的一个鼓舞。”管清友补充。
海南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是本地居民喜闻乐见的
什么样的政策是好政策?管清友认为,可以让海南整体均衡发展,让本地居民也能享受红利、喜闻乐见的就是好政策。“自贸港建设不是海南省省会,或者个别几个城市,又或者相对发达地区自己的事情,他是海南全岛共同努力、共同发展的结果,全方位无死角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本地的居民没有享受到红利,他们的生活质量没有提高,没有变化的话。我觉得这就是没做好。”
“海南的发展坎坷曲折,从建省之初占广东省GDP总量的十二分之一到现在只占广东省的二十分之一,仅从经济总量就可以看出海南和发达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这就需要我们海南人有‘不需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攒股劲,一定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以及整个经济大盘联动。”在谈到对海南未来的判断时,管清友笑着说,“我现在人在海南、置业在海南,这也就代表了我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