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吴英艳)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海口市部分医院已经开展“三伏贴”活动,针灸科、肺病科、儿科等科室结合临床专业特点,为广大患者提供贴敷服务。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天“天灸”(又称“三伏贴”)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法,是依据祖国医学“冬病夏治”原理,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时节,将名贵中药白芥子、细辛等研末调制成膏,贴敷于腰背部和胸腹部腧穴,刺激经络,调节脏腑,治疗在冬季寒冷环境下易发或加重的疾病,有扶助正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三伏贴”不仅疗效明显,而且还具有无毒副作用、价格便宜、治疗简便、不易复发等优点。

  三伏贴受宠不少患者慕名而来

  海口市民87岁的李奶奶今年也去医院使用“三伏贴”贴敷治疗,因为患有老年哮喘,这几年每年都来医院贴敷。李奶奶告诉记者,经过这两年“三伏贴”期间的贴敷治疗,她感觉症状开始出现了缓解,所以,每到夏季就会坚持来贴敷。

  在海南省中医院儿科的诊室里,有许多体验三伏贴的“小患者”,其中不少已经是连续几年都来院贴敷的“老粉丝”了。据科室医生介绍,患儿们多以治疗过敏性鼻炎或增强体质为主,“三伏贴”在这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据了解,皮肤科、耳鼻喉科、脾胃肝病科都开展贴敷活动,医生综合病人自身体质和临床常见疾病、季节多发疾病来选穴贴敷,既达到治疗疾病的需要,又满足患者们防病保健的需求。许多患者因湿气较重前来寻医,医护人员采取先祛湿、后贴敷的手段,在进行火罐、火针治疗的基础上贴敷,确保了“三伏贴”的疗效。

  记者了解到,该院贴敷时间如下:初伏加强:7月2日,初伏:7月12日

  中伏:7月22日,中伏加强8月1日,末伏8月11日。

  三伏贴的适应证

  呼吸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反流性食管炎等。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卵巢早衰、不孕症、免疫性不育、慢性盆腔痛、内膜过薄、失眠症等。

  儿科疾病: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哮喘、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抵抗力功能低下、遗尿、汗证、咽喉肿痛等。

  骨科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

  皮肤疾病:硬皮病、白癜风、银屑病、寒冷性荨麻疹、雷诺氏病。

  (请向针灸科或各专科咨询您是否适合“三伏贴治疗”)

  如何贴敷呢?是有一定要求的!

  贴敷部位: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敷贴对象: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禁忌人群:孕妇、2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不宜敷贴;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

  贴敷时间:三伏天灸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成人贴敷约0.5-1小时,儿童不宜超过20分钟,一般以自身能够耐受为度,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什么是冬病夏治?古典书籍早有记载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冬是阴,夏是阳,所谓的“冬病”就是某一些容易发在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虚弱型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祛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贴敷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穴位贴药后要防止挤压,少活动,以免流汗致药物脱落。

  2。贴药时间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为1-2小时,患者感觉贴药穴位局部有轻微灼烧感为宜。若贴药后灼热难耐,应提前去除药物。贴药后反应不重者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甚至起水泡,此为“天灸”的正常反应,外涂万花油、烧伤膏、绿药膏即可,也可来医院用药处理。儿童患者建议观察30分钟,由医护人员揭除贴药后方可离院。

  3。治疗期间,禁食寒凉生冷和辛辣之品,禁食虾、蟹、鹅肉、牛肉等发物,宜用温水洗澡。

  4。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均为难治疾病,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几十年,且易复发。因此病员要耐心坚持治疗。各地“天灸”实践证明,贴药年限长、次数多,则疗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