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加快

《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关注半年以来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关注半年以来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

  12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加快》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实施半年来,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政策优势正不断体现,自贸港建设开局良好、步伐加快。

  报道指出,开局良好,缘于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今年首届“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出炉,18个获奖项目中有一半以上涉及营商环境优化。在商务部公布的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中,海南的“服务贸易管理事项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优化事业单位对外籍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名列其中。

  开局良好,缘于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海南加快建设以互联网、5G等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到10月份,园区已完成了年初预定的500亿元营收任务。”海南生态软件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淳至说,“眼下,我们的目标是在第四季度再增长100亿元。”

  开局良好,缘于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海南先后出台数十项人才政策,以创新之举聚四方之才。6月初至11月20日,海南共引进各类人才10.3万人。11月24日,海南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公职人员容错纠错办法(试行)》,为在自贸港建设中敢担当、干实事的干部撑腰鼓劲。

  报道称,一项项重要政策相继落地,海南自贸港建设快马加鞭。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实际利用外资5.28亿美元,同比增长93.1%。半年来,全省新增企业9.91万户,同比增长185.47%,增速居全国前列。

  《光明日报》在头版刊发报道,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

  海南自贸港半年收获早期成果

《光明日报》在头版刊发报道,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光明日报》在头版刊发报道,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

  12月2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刊发报道《海南自贸港半年收获早期成果》。报道指出,11月4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明确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

  报道称,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式启航。半年来,海南加快推进11个重点园区建设,夯实重大功能平台,承接自贸港政策落地,把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制度优势和原有的生态优势相融合,切实转化为海南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到零关税原辅料清单;从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到便利跨境贸易投资资金流动政策落地;从开放第七航权,到允许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一系列重要政策落地,海南自贸港开局顺利,稳步推进。

  据统计,6月1日以来,海南集中开工三批43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235.8亿元;集中签约三批140个高质量项目,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海南。截至11月20日,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8.09万户。其中,新增企业9.91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85.47%,占全省新增市场主体数的53.71%,增速全国第一。6月至9月共新设外资企业388家,占前三季度新设外资企业总数的72%。人才引进步伐提速,6月1日至11月20日,海南全省共引进人才10.3万人。

  海南自贸港建设半年:

  提升“生态自觉”推动“美丽转换”

  ■ 中新社记者 尹海明

  “这里以前是鱼塘、虾塘,以后是湿地景观公园。”在海口江东新区溪头村,近日带领记者参观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项目的该村民小组组长陈永利说,村里被征用的600多亩水塘变成“绿水青山”,是大好事。

  良好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海南建设自贸港,被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进一步提升了海南的“生态自觉”。

  海口江东新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11个重点园区之一。在每亩地价过千万元人民币的新区CBD旁边,当地规划了总面积达8517亩的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建设2225亩。记者在工程接近尾声的项目现场看到,项目将鱼塘、虾塘水系打通,建设一个个“小岛”,种植红树、椰树等花草树木,并通过步道串联,大型湿地园林景观跃然眼前。

  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陈松说,作为新区第一个生态修复项目,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项目通过退塘还湿、退塘还林,打造成新区CBD的“绿心”,与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起,形成新区的东、西生态两翼,为海南自贸港筑牢生态基底。

  海口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接连获评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成为近年来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案例。

  海南全省范围内通过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管控海岸带、生态红线区域以及中部生态核心区内的房地产开发,在中国率先出台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全面“禁塑”,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系列“组合拳”,全力促进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同时,推动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环保举措转换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海南12月1日起全面启动“禁塑”,替代品产业随之兴起。据海南省工信厅介绍,目前已有42家企业通过海南省禁塑信息管理平台报备。洋浦经济开发区中科院“年产50万吨PBS/PBAT生物降解树脂一期项目”、中石化“年产6万吨PBST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基材生产项目”等一批工程正加快推进。海南还将持续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围绕打造全生物降解产业千亿级产业链招商。

  海南推广新能源汽车成效明显。《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9年3月发布以来,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超过一倍,充电桩建设增长近三倍。省会城市海口公交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到100%。海南正聚焦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谋划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转化中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融合发展和体验中心。

  11月下旬,在海南白沙,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首个生态搬迁安置点迎来了整村生态搬迁的村民。与此同时,一些旅游新业态正在热带雨林中萌芽。全球纪实娱乐节目领导者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全球授权最大的综合型旅游景区项目,11月落地海南保亭开工建设。在海南琼中黎母山,一座由林场老校舍改造而来的“学而山房”,依托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用全新的研学方式引得全国各地的学生慕名而来。

  “我们正联合民间机构整理海口湿地自然、人文资源,拟推荐湿地旅游线路,给市场提供‘菜单’。”陈松说,“湿地旅游‘接地气’,可与大景区形成互补。”

  陈永利和村民们敏锐地看到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金山银山”,这是他口中“大好事”的底气。

  “湿地公园建成后需要管理和维护,游客多了会产生吃、住、行、娱等消费需求,这些都是工作机会和发展机遇。”退休返回溪头村居住的林书发正与陈永利一道,谋划着引进企业合作,发动村民入股,结合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村民转型发展。

  (据中新社海口12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