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海航控股发布公告,管理人已经确定海航集团航空主业战略投资者为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若投资完成,战略投资者可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告称,海航控股重整的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将于9月27日召开。如果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将大幅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减轻或消除历史负担,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资产质量提升,资金注入增厚竞争实力
9月12日,伴随上述公告发布,海航控股还发布了一份方案,对自身的出资人权益进行调整,对海航控股现有A股股票按照每10股转增10股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
公告显示,转增形成的股票,其中120亿股用来清偿债务。结合海航控股之前披露的关联方偿债计划,其负债规模将通过债转股、大股东偿债等方式大幅削减,借款利率、还款期限等留债条件将显著优化,债务负担将大幅减轻。保守估计,重整后上市公司削债减负规模在千亿级别。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海航重整之路上最危险的炸弹届时将被拆除。接近海航的消息人士称,重整之后海航的资产负债率将不高于三大航。
减债还不是全部,海航控股还能获得更多真金白银。根据公告,转增形成的另外44亿股股票用于引进战略投资者,这笔钱注入上市公司将成为其流动资金,用于解决债务清偿、日常补流等问题。业界专家表示,高额的现金注入必然有利于扭转净资产为负的局面,降低资产负债率,避免退市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增强公司经营能力。战投资金注入海航控股后,能满足公司重整的直接需要,让海航控股恢复正常运营和现金流,在后续的产业配套上更大程度帮助海航航空板块发展。
进一步夯实第四大航企地位
在近期海航召开的全生产经营例会上,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组长、海航集团党委书记顾刚表示,重整完成后的海航,作为全国第四大航空公司,将会迎来历史最好时刻。这份自知与自信,在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身份上也可窥知一二:没有航空运营经验的方大能够胜出,一方面来自于海航的“自知”——对解决海航债务危机具备“雪中送碳”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了海航对于自身运营经验的强烈自信。
以今年初以来的各项生产经营数据可以看出海航的底蕴和信心源泉。前不久发布的海航控股半年报显示,今年1月~6月,其实现营业收入183.34亿元,同比增长56.54%,高于国内主要航空公司的增幅。此外,海航控股上半年减亏153亿元,扭亏成果也最为明显。
航空企业最核心的两大资产,一个是飞机,另一个是人员。机队规模方面,海航机队平均机龄6.16年,为四大航中机龄最小,且飞机性能及状态相对较好。而经常被用来作为航企成本控制重要指标的人机比,海航2020年财报显示的是107,保持在一个优秀的水平。
7月数据显示,海航控股客运运力投入同比增长34.69%,环比增长25.61%;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44.25%,环比增长30.66%;运输旅客量同比增长38.56%至468.52万人次,环比增长29.3%;客座率为82.75%,同比上升5.48个百分点,在机队规模超过300架的航空公司中处于领先水平。
成本降幅显著,自贸港政策优势凸显
9月13日,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组长、海航集团党委书记顾刚在安全生产经营例会上表示,重整完成后,以前高额的航空主业财务总费用预计将大幅下降近80%以上,飞机租赁成本大幅下降,经营性历史欠款得到全面清偿,账面可保留充足现金。
作为中国内地唯一的五星航空公司,海航基本面始终优秀,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费用控制管理明显提升,成本降低效果显著。年度中期报告显示,相比于2020年,海航的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增速低于营收增速,进入良性管理状态。期间费率降至12.7%,同比降幅明显。
作为海南自贸港内唯一的主基地航空公司,享受免税优惠政策,节省成本巨大。海南自贸港政策在税收制度方面,海南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有望将当前30%的燃油成本降低至20%以内;对进口飞机、航材免征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取消飞机境外融资限制,海南地区企业享受15%所得税优惠税率。2020年12月1日海航完成海南首单进口航材零关税清关,节省成本达14%。
有专业人士分析,受破产重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海航,虽然与国有三大航的规模体量有所差距,但其规模仍居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从运营效率上看,作为全服务航司的海南航空介于大型全服务航空公司与中小型低成本航空公司之间,就好似有着“青少年的身体,成年人的心智——灵活且成熟”,业务经营具备一定伸缩性。在完成重整后,凭借公司良好的业务运营能力,同时又有海南自贸港利好政策的加持、民航业回暖,海航控股业绩提升、营收增长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