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

  首次发现群体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恐龙足迹中有不少四道并列的两趾形足迹,大约70个。据介绍,这是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趾形足迹,大多数属于恐爪龙类恐龙所留。

  恐爪龙类恐龙包括驰龙类与伤齿龙类,前者最著名的要属《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2》中那群凶猛的掠食者,后者则属于最聪明的恐龙物种。这类恐龙的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长着大型弹簧刀般的第Ⅱ脚趾,是它们捕猎的“杀手锏”,在行走时,第Ⅱ脚趾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留下了两趾形的足迹。

  《侏罗纪世界2》的迅猛龙等恐爪龙类恐龙为集群捕猎,就像现在的狼群一样。

  但在2012年6月,中、加等多国古生物学者宣布在甘肃省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发现了亚洲最多、最完整的恐爪龙类足迹,并不支持恐爪龙类恐龙的“狼群”特质。“永靖的恐爪龙足迹并没有平行或密集出现,这表明它们可能是孤独的猎手。”当时的发现者之一、权威恐龙学者、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菲利普·柯里说。

  “它们(在郯城李庄发现的)每个足迹只有7至8厘米长,组成了四道行迹却始终保持平行状态,一道就是一只恐龙的足迹,可以看出是左右左右的步伐。这是典型的群居性的体现。”邢立达说,“此前足迹学家发现的恐爪龙类恐龙足迹大多数是独行侠,只有一例是平行的行迹暗示着群居,这让古生物学者对科普读物与影视中,群居生活的伶盗龙(又译迅猛龙)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此次我们发现首例小型驰龙类确凿的群居性的证据,可以说为这个争议画上了句号。”

  经过详细研究,学者们最终将这70个足迹归入迅猛龙足迹。据计算,这些恐龙体长约1米,奔跑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秒2.4米。

  ■ 讲述

  钻石堆里发现的恐龙足迹

  这批恐龙足迹是国内知名的恐龙猎人唐永刚和化石爱好者柳洋的意外发现。

  据唐永刚介绍,自己是在2015年大年初六发现的。大年初六一早,两人驱车来到“金鸡岭”,“‘金鸡岭’是一处低矮的丘陵,也是传说中出钻石最多的地方,附近村落老一辈的人几乎都捡到过钻石。”唐永刚说,“沿着乡间小路缓慢行驶,我发现路的南部有一处水塘和裸露的岩层,这是一片人工开采出来的大坑,有着马陵山岩体特有的紫红色。”

  “会不会有恐龙足迹?这个念头马上在我脑中一闪。”唐永刚回忆道,“我们下了车就跳进坑中,没走十几步,一个直径七八十厘米的近圆形浅坑进入眼中,感觉是那么的熟悉,因为之前在马陵山发现过这么大的蜥脚类恐龙足迹。”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有规律的左右排列一直延伸到远处,唐永刚和柳洋断定这就是恐龙足迹。不止这一列,还有几列更清晰的,甚至可以看到趾部。在蜥脚类足迹里还穿插着三趾的兽脚类足迹,伴生着波痕。

  他们继续向前,在高出的一块2平米左右的平台上又发现了一处鸟类足迹化石,上面还有恐龙足迹的幻迹。“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水塘边一块较大的空地里密集分布着众多的足迹化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当然上面还覆盖了很多杂物,我们简单清理了一下,最少有一二百只足迹化石呈现出不同方向的行迹,大些的基本都是三趾的。”唐永刚说。

  ■ 名词解释

  恐龙足迹是什么?

  恐龙足迹是什么?

  漫长的进化演变和瞬间的动荡,恐龙这一原本的地球霸主已经消失在地球上,但是它们存在的证据以化石的形式保留。

  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学教授张建平表示,与恐龙相关的化石主要包括恐龙骨骼、恐龙脚印、恐龙蛋和恐龙粪便化石。“只有在泥沙的温度、黏度、颗粒度都很适当的地面,恐龙足迹才能被保留下来。”

  这些脚印能帮助科学家了解恐龙的习性。张建平认为,恐龙脚印可提供恐龙的类型、大小、数量和相对丰度、行走方向和速度等信息。另外,恐龙脚印也可提供恐龙足部形态和脚趾数目等信息,在某些情况下,恐龙脚印还保存有皮肤印痕,为研究恐龙皮肤结构和恐龙复原提供珍贵信息。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