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端午节,海南野生动植物园特别为园区动物准备了特制的艾叶“龙水”——并由园内饲养员举行“海野动物朋友洗龙水”仪式,庇护动物们,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看体验。本报记者 封烁 摄

  ■ 本报记者 刘晓惠

  竞龙舟、挂艾草、点雄黄、佩香囊……这个端午假期,传统习俗与时下潮流碰撞,演变出众多创意新玩法。海南各地推出多项端午主题文旅活动,解锁“国潮端午”新玩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携程数据显示,这个端午假期,目的地为海南的端午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90%,周边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

  民俗体验

  传统习俗有了新玩法

  龙舟下水,击鼓敲锣,舟如离弦之箭,激起层层浪花。船上,划手挥桨劈浪;岸边,群众欢呼喝彩。6月10日,阔别20年,“海口杯”端午龙舟赛重磅回归。男女老少,竞相参与,河间岸边,助威如潮。

  “今天是专门赶来看海口龙舟赛!”“60后”海口市民陈忠诚说,他和老朋友相约海甸河畔,共同回忆30多年前在海口看龙舟赛的体验。

  一条龙舟,情系端午。“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儋州光村泊潮海龙舟活动、万宁市和乐镇第二届江湖龙舟节、陵水黎安镇端午节龙舟赛、临高端午赛龙舟民俗文化活动……这个假期,海南各市县龙舟队热血备战,为各地市民游客奉上一场场夏日水上盛宴。

  端午蕴含着浓郁传统文化气息,随着传统民俗与旅游经济结合愈发紧密,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感受历史脉搏,让民俗游成为这个假期的主流。

  6月10日的三亚湾,三五成群的市民游客正在海滩上“洗龙水”。作为端午期间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之一,当天海南靠海的景区景点都汇聚了众多前来“洗龙水”的市民游客,不少景区专门推出“洗龙水”活动,丰富游客的节日体验。

  如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建成温泉足浴免费体验区,端午期间推出洗温泉龙水的体验活动;南山文化旅游区推出“南山祈福泽、端午纳吉祥”民俗祈福游活动,包括洗龙水、“点红泥”驱灾祈福等,让游客深入体验传统文化。

  携程研究院研究员方泽茜认为,不论是赛龙舟还是“洗龙水”,把传统民俗融入文旅产品,都能为传统节日赋予新活力。

  国潮盛行

  “新中式”旅游嵌入假期

  民俗体验的“新中式”旅游热度不减,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也打出“国潮牌”,推出端午氛围套餐、端午特色菜单。走进景区酒店,端午习俗随处可见,端午文创琳琅满目。

  鹿回头风景区依托园区自然景观特色,结合国潮特色推出香包制作、套粽子游戏、祈福带、五彩绳领取、饮山兰酒等活动。

  在海南省博物馆,看书籍修复、漆艺手作,玩端午趣味小游戏……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让公众乐享端午佳节。

  “节假日来博物馆体验文化活动,已经是我们家的常态化动作。”6月10日,海口市民云筠带着女儿来省博物馆体验凤仙花染甲、参与趣味抢答,沉浸式感受传统节日氛围。

  适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端午假期充满“非遗”元素。

  定安粽子烹制技艺、临高烤乳猪技艺、海南粉烹制技艺……6月8日,在海口市金贸文华菜市场,现场不时有市民游客被摊位上张贴的非遗技艺展示板吸引。

  在市场上售卖黎族土特产的黄秀珍也热情地向市民游客推销非遗产品,耐心解答大家对鱼茶、山兰酒的询问。“非遗走进菜市场,又恰逢端午节假期,这场活动让非遗技艺更接地气!”黄秀珍说。

  6月10日晚,一场非遗购物节在海口东坡老码头举办,民众在此不仅能购买非遗文创艺术品,还能参与非遗互动游戏,可谓好看、好逛、又好玩。

  传承和创新中,传统文化愈发生动鲜活。在海南,古城中、乡村里,非遗体验、民俗游……异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充盈着人们的闲暇时光。

  (本报海口6月1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