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国8个重点整治市县之一 儋州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百出,呈现出新的特征,令人警醒 电信诈骗,为何屡屡得手?
海南日报记者易宗平
核心提示
今年10月30日,在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决定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行动,并将全国8个市县列为重点整治地区,其中包括儋州。
近段时间,海南日报记者在儋州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儋州电信诈骗在10年之间历经了5个阶段,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但尽管如此,电信诈骗采用的手段仍不外乎恐吓、利诱和“偷梁换柱”。这些手段并非没有漏洞,却为何屡屡得手?作为全国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的8个重点整治地区之一,儋州又该如何下大力气,走出这一“黑榜”?
本文从不同角度,剖析有关电信诈骗中的人与事,希望能对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有所推动,也使广大读者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事件真相和增强防范意识。
缘何上当者众?
近年来,诈骗案例频现报端,各省也加大了对防骗知识的宣传。但为什么仍有很多人上当受骗?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客服”或事先取得受害人精准信息,取得对方的信任,增加了诈骗的“可信度”;还有一部分受害人则是在利益的诱惑下,一步步“上钩”。
1、有些受害者的贪婪让诈骗者都惊讶
平头,方脸,说话斯斯文文,给人一副聪明的帅小伙的感觉。然而,他两手之间锃亮的手铐却与此极不相称。这是11月27日,海南日报记者在儋州市某看守所见到刘某某的第一印象。
出生于1988年的刘某某,系儋州市南丰镇人,因涉嫌网络诈骗犯罪而被捕。
刘某谋说,他在外面结识了一帮从事网络诈骗的酒肉朋友,因为对计算机感兴趣,从2013年起,他开始“跟班实习”。2014年,参与了朋友们策划的几单网络诈骗“生意”后,他渐渐地成为熟手。
2015年6月,刘某某决定“另立山头”,于是买来电话机等设备,会同其他3人,在那大镇安下身来,以发布虚假中奖信息为手段诱人上钩。“我印象最深的,是分3次共得到3.2万元的那单‘生意’。”刘某某说。
在这里,了解海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海南官方微信(xinlanghainan)

查看评论(2)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