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美月明,唐宋共牵。于唐大中二年(848年)正月抵达崖州的贬相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时,不知是否会忆起帝京元宵佳节的盛况,但大唐皇室“观灯作乐”,并派宫女为大臣外戚表演歌舞的“元宵晚会”,定让他的天涯客居平添了几丝牵念。而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谪居儋耳的苏东坡,也已不似初至海南的第一个元宵节、元符元年的上元那般苦闷独坐,凄凉地回忆他在汴京陪皇上过节的甜蜜。而是欣然地于“良月佳夜”,接受“老书生数人”的邀请,“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看汉黎同胞杀鸡饮酒欢度佳节直到三更天,并“放杖而笑”,既笑自己,又笑古贤被功名所累,提醒自己不妨洒脱一些。或许此时,他才真正领悟了自己23年前于齐鲁大地写下的咏月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灯奇夜灿,琼人争观。看到“郡人各张灯高架,旁突于通衢,巧奇百出”,观灯者“远近聚观,儿童走卒歌舞欢呼不绝”,甚至离城二三十里的村民,也“入城聚观”,明朝海南卫指挥副使王弘引吭吟赞:“太平有象宜今日,民物熙熙寿域登”。明朝琼州左所诗人兼书法家杨碧,亦兴致勃勃:“满城罗绮飏香风,闹看星球火树红。”

  喜逢佳节,白玉蟾更是赋诗两首。一首紧接地气,“碧玉融成万里天,满城罗绮竞春妍。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另一首则仙气十足,“上界天宫此按行,五云深处有箫笙。一轮宝月明如昼,万斛金莲开满城。”可不,有说元宵燃灯的习俗,本就起源于道教的“三元”与“三官”,即正月十五,天官赐福。这些灯儿,在海南古人的心中,自然颇具灵性呢。

  魔术《猜灯谜放烟花》

  表演者:丘濬、王弘诲、海瑞、张子翼、方向等

  天涯元夕,热闹非凡。这种热闹,不仅体现在琼州府城大办灯展,“灯起于十一日,而胜于十五,撤于十八夜”,以及燃放火树银花般的烟火。只从琼州下属的定安县和乐会县的景象看,便可见其畅旺。《康熙定安县志》载:“至上元,亦以灯为胜,结彩、射谜、烧炮、放火树”,一直玩到天亮,私灯、官灯则从正月十一亮到正月十六,而且“各扮故事,共闹元宵,谓之乐岁升平”。《康熙乐会县志》则称:“街市各花灯悬门,或烧火树、银花、纸炮,少年游戏,办杂剧故事,团聚嬉舞,名曰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