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门镇渔民协会会长丁之乐也说,在现代航海技术取得突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部分渔民开始使用导航仪代替《更路簿》,但部分老船长基于对《更路簿》浓浓的情结,依然带着《更路簿》出海作业,把它视为他们的“护身符”,只有带着才觉得心安。

  如今看来,祖辈为潭门渔民留下的何止一本本《更路簿》,更是广袤南海蕴藏的丰富资源,是战天斗浪养成的家国情怀——渔民苏承芬每每出海靠岸,都不忘找来一块木板写上“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牢牢地插在即使荒无人烟的岛礁之上。

  座谈会上,何世轩很是动情:“我们世代耕耘着这片蓝色的国土,南海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的‘祖宗海’、我们的‘责任田’,潭门渔民把她视作生命一样珍惜,发誓用一辈子爱她、守她、护她!”

  国人继续向南海破浪进发

  潭门渔民的肺腑之言,令与会专家对《更路簿》敬意又添几分。

  专家普遍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开拓进取的民族,在人类缔造海洋文明的过程中并没有缺席。《更路簿》百科全书式地记载了海南渔民对海洋的认识、生产的经验、生活的习俗,体现了历史上海南人民的海洋文化自觉,为世界海洋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研究《更路簿》长达26年,因故未能出席本次会议的他,托人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其中阐明,他与夫人唐玲玲教授之所以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这项研究,就是为了向学术界提供更为全面的研究资料,特别是为国家在南海维权中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昔日的海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今天的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因此,加强《更路簿》研究已成为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洋所所长刘锋的发言传递了在座专家与渔民的期盼。他认为,围绕《更路簿》的研究和传承有望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更路簿学”。

  越谈越热络的气氛表明,古老的《更路簿》不仅没有泯灭于烟尘,反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这部潭门渔民用生命写就的“南海天书”,将指引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续向南海破浪进发。

  (本报潭门7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