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追过蜻蜓吗?
在青窄田埂上,在涓涓溪流边,蜻蜓扇动着薄翼从视野中逃脱,轻晃晃地落在绿植叶梢上,停留观望。风从一旁过,它们小小的身影看上去是如此熟悉,却又如此陌生。
不久前,海南第一部蜻蜓野外图鉴——由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与海南省林业厅合作的《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图鉴》出版,以详实的图文资料介绍了蜻蜓的物种信息、保育工作,收录了海南岛蜻蜓目昆虫信息。
更可贵的是,它的大部分图片,都是图鉴的作者兼摄影师韦庚武(Graham Reels)在野外拍摄到的,透过这本图鉴,我们不但见证了这些小精灵本身,也见证了它们所生存的山川大地的现状、变迁。
背书学诗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朗朗上口;塞耳机听歌时,一句周杰伦唱的“在走廊上罚站打手心,我们却注意窗边的蜻蜓”歌词填满青春的记忆。在成长的路上和所读过的书里,总容易找到和蜻蜓有关的情景。
海南蜻蜓大家族
蜻蜓早在恐龙出现之前就飞翔于天际。它的飞行能力在昆虫界无以匹敌。它生活的环境多样,遍及大地。在海南岛的无数大川小溪、湖沼湿地中,多种多样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种蜻蜓,其中有22种属于海南岛独有。
修长镰扁蟌、海南华扁蟌、丽拟丝蟌、露兜叶山蟌、臼田裂唇蜓、五指山副春蜓……在22种海南特有种蜻蜓名单上,各个小家伙的名字拗口难读,咀嚼这些陌生的音节,不禁让人对它们最早被发现被描述时的场景联想翩翩。
图鉴介绍,海南第一个记录的蜻蜓目昆虫是三斑鼻蟌,由比利时的蜻蜓学家Baron Michel Edmond和Sélys
Longchamps在1873年发表。时间往前走,中国著名昆虫学家赵修复增加了海南岛许多新的春蜓种类,最早是1953年的海南亚春蜓,以及次年的海南特有种海南环尾春蜓;1982年,赵修复又描述了五指山异春蜓、黄尾奈春蜓和欢庆纤春蜓3个海南特有春蜓种。
到了2001年以后,许多学者在海南又记录了35种豆娘和蜻蜓,其中,至少有3个新种被描述:华氏鼻蟌、深林华扁蟌和海南棘尾蟌。
因为漫长的时间、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努力,因为他们对蜻蜓积累的热爱和追逐,才有了这一个个严谨分类的名字。直到图鉴出版,海南已记录了165种蜻蜓和豆娘,这其中包括2种仅有幼虫标本以及7种目前尚未确定或未被描述的种类,而海南的蜻蜓目总数很可能会超过170种。
蜻蜓是挑剔爱干净的,在海南,蜻蜓多选择把家安在森林小溪、树洞雨水潭、开阔溪流、沼泽地、水草丰盛的池塘和湿地等地方,这些清洁的淡水环境为它们提供栖息觅食场所。
因此,蜻蜓的稚虫被认为是重要的湿地质量的指示性生物。一些蜻蜓稚虫需要清洁的水环境或者特殊的微生境,它们的存在可以说明湿地的状态良好,而缺少这些稚虫则表示湿地质量已经恶化。